13号避难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0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解《黑鹰折翅》(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3:4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背景及经过


马克·鲍顿出版的《Black Hawk Down》原著封面


电影海报,DVD封面也是用这个

2001年的电影《黑鹰坠落》是以1993年10月3日美军特种部队在索马里被伏击的那次事件为背景的,但电影剧本则是根据费城新闻报记者马克·鲍顿(Mark Bowden)的同名纪实文学《Black Hawk Down : A Story of Modern War》改编而成,马克·鲍顿在该场战斗发生后几个月就冒险来到索马里,采访了许多目击者及参加战斗的索马里枪手,又在国内采访了许多参战的美军官兵,汇集双方视角及观点后写成该书。该书最早也是连载发表于费城新闻报,后来费城新闻报办了一个专门的网站,除原著缩略本外还有详细的背景资料介绍及采访经过。在160航空特遣队“夜间猎人”的主页也连载了这部缩略本,并附带有其他详细的相关资料包括19名阵亡士兵的介绍。

这部耗资9500万美元的BHD电影宣称比任何报道都描述更准确、更翔实,但事实上与原著粗略地对比,你就会发现电影始终是娱乐工具。其实小说改编电影时更改某些情节是很正常的,而且电影中的给视觉带来的感观刺激是看书所感觉不到的,不过BHD在细节上改编的内容多到恐怕不能像发行商所宣传的那样“可以当作纪录片”了。


哈利·哈姆弗瑞斯,退役的海豹2队成员,其他担任过顾问的电影还包括《The Rock》、《G.I. Jane》等

不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功力是不错,电影也拍得非常真实,所以很受军事迷的欢迎。不过这其中还有另一个人的功劳,就是军事指导兼副制片人哈利·哈姆弗瑞斯(Harry Humphries),他为了让演员表演得比真正的军人还像军人,特意安排了主要的演员到军事基地接受基本训练。例如扮演游骑兵的演员在本宁堡的第75游骑兵团总部训练,扮演飞行员的演员到坎贝尔堡的160航空团总部接受训练,而演三角洲队员的演员则在布拉格堡接受训练,不过这几名“三角洲队员”没有进入传说中神秘的三角洲部队基地,而是在陆军特种部队(俗称“绿色贝雷帽”)的第7特种大队第2营接受训练。尽管这是一部本来“并不需要太多演技”的战争片,但这些演员在军事基地除了参加基本训练和模拟战斗外,还与当年参加战斗的老兵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摸索当时参战士兵的心理和表现,力求在镜头前的表演尽善尽美。

关于中文译名: 目前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很多:《黑鹰降临》、《黑鹰计划》、《黑鹰15小时》等等,但这些名称都不合主题。早期曾有一个比较文雅而且对题的译名《黑鹰折翼》,不过现在好像没人用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黑鹰坠落》这个原名,因为“Black Hawk Down”本来就是当时美军士兵通过无线电报告MH-60被击落时所呼喊的原话。不过这个名字太普通,听起来没有声势,而且如果电影发行商是迷信的话,也不会喜欢这个对票房不吉利的名字。


扮演游骑兵的演员在本宁堡接受训练


迈克·杜兰特本人在坎贝尔堡的160航空
团基地与扮演飞行员的演员们交流


扮演三角洲队员的演员在布拉格堡接受训练

※ 行动背景 ※

索马里的灾难成因很复杂,真正要分析起来恐怕可以写一本书,欧洲殖民帝国瓜分非洲地区导致日后的部落矛盾是其根源之一,然后在冷战时间,美国和前苏联为了互相抗衡也需要负上一部分责任。总之,当1990年索马里开始军阀混战后,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在索马里出现大饥荒,两年内已经有30万人死于饥饿(另一说法是50万)。

1992年,全世界都在电视中看到了骨瘦如柴的索马里人,其实在非洲许多其他地方的灾难都差不多,但如果记者的摄像机没有拍到,世人就觉得没有责任。国际社会认为应该为索马里人做点什么,于是救济物资开始到达索马里。但军阀们并不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死,他们只想养活自己的战士去夺取更多的地盘,于是救援人员被枪击,粮食被抢走,志愿人士不得不撤出了索马里。

由于冷战已经结束,索马里既非战略重地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因此一开始美国政府对此并不感兴趣。当联合国主动要求美国提供协助时,老布什接下了这个形象工程,派遣军队运送救援物资。但索马里情况持续恶化,迫使联合国通过新决议,用武力来维持索马里治安和救济行动,强制实行和平。

此时,比尔·克林顿新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让全世界看到美军采取行动使索马里人民得到和平和温饱,会有很大的公关效应,于是他决定把这项形象工程继续搞下去。1992年底,3.8万人的联合国部队(其中2.8万人为美军)开始进入索马里,带着枪向灾民派发救济物资。当时联合国部队在索马里很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但军阀们不喜欢他们,尤其是占据摩加迪沙的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有意思的是,这位法拉赫·艾迪德(Farah Aideed)的儿子侯赛因·艾迪德(Hussein Aidid)早些年曾在美国读书,然后又在美国参军,当时他作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在索马里,担任联合国部队与法拉赫·艾迪德的联络人。


法拉赫·艾迪德领导的派别叫做“索马里民族联盟”,简称SNA。


法拉赫·艾迪德的儿子侯赛因·艾迪德,1996年法拉赫·艾迪德被刺身亡后,侯赛因·艾迪德离开美国返回索马里,现在他已经继承父业领导SNA。

由于行动进展顺利,1993年3月份美国按原定计划撤走2.5万名美军士兵,把工作重心交给其他联合国部队,然后局势又开始变化。联合国通过外交斡旋,使大多数军阀都同意进行和谈,除了艾迪德,他感到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被削减,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撤走后,他的部队就开始骚扰联合国部队。1993年6月5日,索马里民兵伏击了一支巴基斯坦部队,打死24人,并把他们的尸体剁碎,此事震惊了世界。联合国又一次改变对索马里的行动,原本是为了消除饥荒和维持治安,现在又变成了对艾迪德的大搜捕。

艾迪德控制着摩加迪沙电台,他通过电台诡称联合国部队要推翻他,让民心尽失的前总统巴雷回来当政。索马里人并不能够理解殖民时期的外国军队和现在的外国维和部队的区别,所以艾迪德的煽动性宣传非常有效。再加上搜捕艾迪德的行动相当扰民,慢慢地,外国军队在索马里平民心目中的地位来了个180度转变,他们甚至为艾迪德的民兵当活挡箭牌,让民兵混在人群当中袭击联合国部队,并掩护他们离去。

为了搜捕艾迪德,美国人制订了一项名为“哥特蛇”行动的计划,并组成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去执行此计划。这是一支450人的混合部队,在美国国内组建再部署到摩加迪沙,由威廉·加里森上将(William F. Garrison)指挥,主要的构成为三个陆军单位:三角洲部队的C中队、第75游骑兵团的B连及被称为“夜间猎人”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一个分拆部分。


威廉·加里森将军

为了搜捕艾迪德,美国人制订了一项名为“哥特蛇”行动的计划,并组成游骑兵特遣队(Task Force Ranger)去执行此计划。这是一支450人的混合部队,在美国国内组建再部署到摩加迪沙,由威廉·加里森上将(William F. Garrison)指挥,主要的构成为三个陆军单位:三角洲部队的C中队、第75游骑兵团的B连及被称为“夜间猎人”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一个分拆部分。

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正式名称为美国陆军第一特种部队D作战分遣队(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简写SFOD-D,“Delta Force”其实就是“D部队”的意思。这支特种部队由美国陆军上校查尔斯·贝克韦斯(Charles Beckwith,我国曾翻译出版过此人写的自传)在1977年组建,建制形式、训练方式和基本战术都深受英国SAS的影响,这是因为贝克韦斯于1962-1963年期间曾在SAS参加训练并随SAS在马来亚参与实战。三角洲部队驻扎在北卡罗莱那州的布拉格堡,由A、B、C三个行动中队组成,其成员来自游骑兵、绿色贝雷帽及其他陆军部队。有意思的是,尽管有许多非官方资料如退役队员的回忆(包括查尔斯·贝克韦斯本人写的自传,我国1980年代曾翻译出版过)指称有这支部队的存在,但美国陆军从来没有直接承认(或否认)这支部队的存在,在马克·鲍顿的原著中,游骑兵都把三角洲的队员称为“D-BOYS”。


1990年在巴拿马的三角洲队员,注意看他们的头盔


1993年在索马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与特种部队,注意看这支特种部队的装扮及CAR-15提把上的瞄准镜.


原著中描述的三角洲队员头戴轻便的塑料盔,虽然不防弹,但防撞功能好。这种头盔被特种作战司令部取名为“高效抗冲击头盔”,国内军品站的商品目录中一般称为“伞盔”。图中这个镜头在原著第19章也有记载,游骑兵队员尤瑞克(Yurek)贴在墙边移动时,一名三角洲队员警告他不要贴着墙,因为墙壁会跳弹,有时子弹会沿着墙边飞出很远。要在弹雨横飞的情况下站在街道中央需要极大的勇气克服恐惧,贴着墙实际上比站在街道中危险,但却安心得多,能够克服感觉而依从理性也是三角洲队员与游骑兵队员的差别之一。

第75游骑兵团(75th Ranger Regiment)1974年组建时只有两个营,1984年建立第3营,现今总部和3营驻在乔治亚州的本宁堡,1营驻在乔治亚州的亨特陆军机场,2营驻在华盛顿路易斯堡。严格意义上说,第75游骑兵团还不算是真正的特种部队,而是属于精锐的轻步兵单位,但第75游骑兵团受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专门负责支援特种部队的行动,正如其口号“游骑兵,做先锋”一样,有时甚至行动主角的特种部队还没出场,游骑兵就已经先行出发。第75游骑兵团的建制与常规部队类似,每个营由3个步枪连及营部连组成,每个步枪连由一个连部排、三个步枪排和一个武器排组成。1993年参与“游骑兵特遣队”任务的为3营B连及一个指挥控制小组。

在1980年美军联合特种部队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失败后,美国陆军就开始组建一支专门用于支援特种作战部队的航空部队,这个单位最初是由第229航空营和第159航空营组成,在1981年10月16日正式组建为第160航空营,由于这支部队经常被分拆出来参与其他单位的联合行动,因此被称为160特遣队,再加上他们的专长是夜间的作战任务,因此绰号叫做“夜间猎人”(Night Stalker),其标志是一个骑着飞马在夜空中游猎的死神。160航空营在1990年5月16日改组,重新定名为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 (Airborne)),简称160th SOAR(A),受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总部、1营(飞AH-6、MH-6、MH-60K和MH-60L)、2营(飞MH-47E)和4营(特种作战航空支援营)都驻在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3营(飞MH-60L和MH-47D)驻在亨特陆军机场;还有一个加强连(五个MH-60机组)驻巴拿马的Kobbe堡。


其实夜晚才是最适合这些黑色幽灵出来活动的,但由于几次夜间行动都失败(但至少没有人员伤亡),因此加里森将军就决定冒险进行一次白天的突击行动,结果没有夜视器材的索马里人却拥有大量的RPG……

除了上述三支部队外,在游骑兵特遣队中也包括了海军海豹第6队(SEAL Team 6)和空军特种部队的战斗管制队(Combat Controllers Team)和空降救援队(Pararescue)。战斗管制队简称CCT,是专门负责空中交通管制、指挥与控制通信以及在特种作战中引导空中支援的地面作战小组,第23特种战术联队的战斗管制员科特·布勒(Kurt W. Buller)中尉就因为索马里行动而获得荣誉勋章;空降救援队的队员一般被简称为PJ(pararescue jumper),专门负责营救落在敌占区内的飞行员;另外在原著中还提到在护送车队的前导为一辆载了4名海豹第6队队员的悍马车,海豹第6队和三角洲部队一样都是负担海外反恐怖任务的,现在海豹第6队已经改编为海军特种作战加强大队,简称DEVGRU。


超级61”坠毁8分钟后,一队15人的PJ就乘坐“超级68”到达坠机地点,其中3人进入机舱救护伤员,其余12人与游骑兵队员一起占据着附近的房屋建立防线。

游骑兵特遣队组成后并没有立即部署到索马里,因为有一些政客和高级将领都认为武力不能有效解决所有问题。此外美国人曾经要求英国派遣1个SAS小组一起分担行动的风险,但SAS递交给英国国防部的评估报告指由于难以保障情报的准确和及时,行动不可能成功,因此英国政府拒绝了。不过由于赞成的人占大多数,加上8月份艾迪德的手下两次用地雷伏击美军士兵成功,终于游骑兵特遣队在8月26日进驻了索马里,“哥特蛇”行动正式展开。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3:55:43 | 只看该作者
※ 行动经过 ※

正如SAS的报告一样,由于情报不足,游骑兵特遣队几次行动都扑了空,甚至抓错了联合国的工作人员。9月9日,一伙民兵在大量平民(包括女人和小孩)的保护下再次攻击了联合国救援组织中的美国和巴基斯坦巡逻队员,赶来救援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向人群开火,杀死至少100人。原本还有一些部族长老反对艾迪德与联合国作对的,此时都站到了艾迪德的一边,于是美军现在要与整个城市为敌了。

由于抓不到艾迪德,美军开始把目标转移到艾迪德的左右手,在9月底成功逮捕了艾迪德的亲信兼财神爷兼武器供应者奥斯曼·阿托,就是电影开头抓的那个大胖子。另外鉴于索马里形势的转变,美国现场指挥官请求增派4辆M1坦克、14辆布雷德利战车和一些重炮,甚至要求派遣AC-130空中炮艇(6月13日曾出动过一次AC-130,攻击艾迪德庄园)。但美国国内大多数官员认为结集大规模军事力量会成为传递美国另有图谋的信号,因而拒绝了上述请求。电影中就通过演员之口表达了当时驻索马里美军的这种需求和担心。

10月3日,CIA一名当地情报员汇报说艾迪德的高级助手们要在奥林匹克饭店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开会。奥林匹克饭店位于艾迪德的势力最强的地带,如电影中描述的一样,旁边的巴克拉市场正是艾迪德的军火仓库。加里森将军作了一番部署后决定捉拿他们。


摩加迪沙地图,行动部队出发的机场距目标建筑约3英里,图中粗红线为第二批救援部队的行进路线,终点为露天体育场,图中可见索马里街道的复杂,而两个坠机地点位于目标建筑的不同方向上。

整个行动一共动用了19架飞机和12辆汽车,共160人参加,其战斗部署如下:

4架MH-6搭载16名三角洲队员突击目标建筑,逮捕目标人物,另外2架MH-60运送支援的三角洲队员和地面指挥单位;4架MH-60运送4个Chalk(游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一个12人的步兵班)在目标建筑的4个角落索降到地面建立据点,保护突击小组顺利执行任务;4架AH-6“小鸟”负责空中掩护,2架负责进攻时掩护,2架负责撤退时掩护。

地面护送车队由7辆武装型悍马、2辆货车型悍马和3辆5吨卡车组成,车队成员包括游骑兵、三角洲和海豹6队,负责把抓到的俘虏运回基地。

其他支援单位包括:1架海军的P-3侦察机在高空以高倍率摄影机拍摄任务过程,3架陆军的OH-58D直升机用红外摄像机把任务现场情况即时传回地面的指挥中心(电影中地面指挥中心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战斗现场实况就是这3架OH-58D传送过来的),1架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搭载空降救援队随时待命,还有1架MH-60指挥直升机,代号为“C2”(即指挥Commando和控制Control的两个C,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呼叫),机上有两名指挥官,空中指挥官为汤姆·马太(Tom Matthews)中尉,地面指挥官为加里·哈勒尔(Gary Harrell)中尉,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两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胖子。


此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本不属于游骑兵特遣队的一部分)留在机场作为机动部队应付突发情况。第10山地师是美国陆军唯一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这个师驻在纽约州德拉姆堡,隶属陆军第18空降军,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合成部队。在1993年驻在摩加迪沙的为第14步兵团2营的3个连,但原著及电影对于第10山地师的描述都甚少。


为了迷惑索马里人,直升机群起飞后先是沿着海边飞行,然后才突然转向目标建筑。

特种部队的出发点摩加迪沙机场与目标建筑相差约3英里,为了迷惑敌人,机群起飞后先是沿着海边飞行,然后才突然飞向目标建筑。虽然机场附近的索马里人知道有大部队出动,却不知道目标地点在哪里,因此就到处燃烧轮胎,全城发动起来对付美国人。

除了运送Chalk-4的直升机稍为迟了一点外,所有的直升机都在预定时间和地点放下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下图说明了行动时的部署情况:MH-6和MH-60直接把三角洲队员运送到目标建筑前。Chalk-1由游骑兵指挥官迈克·斯蒂尔(Mike Steele)上尉和拉里·佩利诺(Larry Perino)中尉带领,以目标建筑的东南角为据点;Chalk-2由汤姆·迪托马索(Tom DiTomasso)中尉带领,在目标建筑东北角;Chalk-3由肖恩·沃森(Sean Watson)上士带领,在目标建筑西南角;Chalk-4由马特·埃利斯曼(Matt Eversmann)上士带领,原计划在目标建筑西北角,但最后的位置向北移出一个街区。护送车队停在目标建筑西南向的一个街区外等候三角洲队员的行动信号。


行动计划的示意图,三角洲队员乘坐直升机直接在目标建筑前着陆,4个游骑兵的Chalk部署在目标建筑的四个角落,护送车队停在奥林匹克饭店旁边,由于电影交待不清,有些人看完电影后误以为目标建筑就是奥林匹克饭店,其实是在奥林匹克饭店斜对面的一处住宅。


现实当中的马特·埃利斯曼,图左为93年在索马里时的照片,图右是最近他发福后的照片,即使是在93年时的他也不见得像电影中的乔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那么帅。马特·埃利斯曼在电影中是主角之一,但在原著中只在开头部分出场较多而矣。


下图为一个公映的版本中被剪掉的镜头,这一组突击目标建筑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原著中的描述:由于直升机卷起的尘土,负责突击目标建筑的三角洲队员一开始冲进了错误的房屋,当他们重新进入真正的目标建筑并逮捕目标时,又被Chalk-2当成索马里民兵而向他们射击。演员们在布拉格堡进行CQB训练的成果都展现在这组镜头中,在公映的版本中大家看到有一名三角洲队员老是背着一把没有用过的霰弹枪,其实就是在这个片段中用来破门的。对于这个片段被剪掉,也许这几个演员和他们的CQB教练都很不高兴吧。导演解释说剪掉的原因是认为这些场面使内容变得过长,既不好玩又不是好的一面,转换到下一个场面又显得太混乱,总之都是出于艺术角度的考虑了,我不懂电影艺术,但从军事迷的角度看,这个3分14秒的精彩片段被剪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用霰弹枪破门的镜头,现在他们将要进入错误的目标建筑

在行动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大家都熟知的意外,Chalk-4的新兵托迪·布莱博(Todd Blackburn)在垂降时掉了下来。Blackburn是M60的辅助枪手,身上背了很多的弹药,加快了他的下滑速度,加上由于这架直升机进入控制点时延误了一下,使悬停高度比原定的高了一些,有70英尺高,结果布莱博几乎是直接摔在地面上,导致颈部重创。大概是“训练精良”的士兵居然会自己失手看起来实在是太臭了,所以电影中就虚构了一段飞行员为了躲避RPG-7火箭弹而把他甩了下去的剧情。

虽然突击行动很顺利,但没有人想过会发生意外事件,当时认为如果不尽快把布莱博送回基地抢救,就可以会死掉,因此就让杰夫·史崔克(Jeff Struecker)上士带领3辆悍马把布莱博送回基地急救,史崔克所属的运输补给单位多次执行联合国人道运输任务,是美军中最熟悉摩加迪沙街道的车长之一。车队由海豹6队驾驶配备.50机枪的悍马带头,中间一辆运送布莱博,另一辆配备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悍马殿后。在突击行动前史崔克就已经研究了一条最直接的撤退路线,因此没有迷路,但前来堵截的索马里人却不少,车队成员拼命地向四面八方射击,三角洲的军医也是一手拿血浆袋一手拿着CAR-15向车外还击的。每当被人群堵截时,他们就用.50机枪、Mk19和震撼弹杀出血路。

一架MH-60呼叫代号为“超级61”的负责在空中导航和掩护,驾驶员为克利夫顿·渥尔考特准尉(Clifton P. Wolcott)和多诺万·布里利准尉(Donovan Briley),当他们低空飞过目标区域的街道上空时,被一枚RPG-7发射的火箭弹击中MH-60的尾部,“超级61”掉落在街道上,大批的索马里群众立即涌去坠机的位置。“超级61”坠毁时共有6名成员,除4名机组成员外还有两名三角洲队员,电影中就表现了受伤的三角洲队员奋力还击,不让索马里人接近“超级61”残骸的情景。一架呼叫代号为“星41”的MH-6“小鸟”,由基斯·钟斯准尉(Keith Jones)和卡尔·迈尔准尉(Karl Maier)驾驶,他们冒险附近的街道降落。钟斯跑向“超级61”的残骸希望能够救出伤员,渥尔考特和布里利都已经在坠机中死亡,钟斯成功地拉出另外两名士兵进入“小鸟”,同时迈尔则一边单手操纵直升机一边用他的随身武器MP5K压制索马里人,最后在强烈的地面火力之下,MH-6成功地带着机组成员和生还者起飞。



电影中卡尔·迈尔使用的是MP5A2。由于MH-6不像AH-6那样拥有火力强大的武器,因此只有使用机组成员的自卫武器进行还击

“超级61”被击落是另一个美军指挥官没有预想到的意外,尽管早在10月份之前就已经有一架直升机被RPG击落,但似乎没有人想到这个“偶然”事件会重现。不过美军指挥官的反应也很快,立即通知待命的战斗搜索救援队出发前往坠机地点,同时又命令在目标建筑区的车队在收容好犯人后前往坠机地点。由于在目标建筑的搜捕工作还没有完成,因此游骑兵的现场指挥命令留下一个机枪小组,其余人先赶往坠机地点。而在机场待命的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也与一部分游骑兵一起组成一支救援队伍,乘车出发前往“超级61”坠机地点。

代号“超级68”的MH-60在3分钟后就把战斗搜索救援队送到坠毁现场,在把15名PJ垂降到地面过程中“超级68”也被一枚RPG击伤,但驾驶员支撑到所有人都降落到地面后才返航,并在基地迫降成功。不过电影中是不知道被什么击中了,只是冒了一下烟。进入“超级61”的3名PJ发现两名飞行员已经死亡,而两名机工长雷·邓迪(Ray Dowdy)上士和查理·华伦(Charlie Warren)军士仍然活着,于是就地进行救护工作,期间索马里人一直在向“超级61”射击,一名PJ被流弹打伤手臂。其余的PJ与徒步赶到现场的游骑兵Chalk-4一起建立防线,等待救援部队。


上图为电影中“超级61”的坠落地点,是位于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左图为战斗搜索救援队垂降的示意图,说明他们并不是直接在“超级61”旁降落,而是在一个有掩护的院落内,周围有游骑兵Chalk-4的保护。而现实中“超级61”的坠落地点是在一条小路上。事实上拍摄外景的摩洛哥的街道比真正的摩加迪沙街道要宽阔得多。


此时,另一架黑鹰“超级64”代替“超级61”的位置,“超级64”上只有4名成员,飞行员迈克·杜兰特准尉(Mike Durant)、雷蒙·法兰克准尉(Raymond Frank)和机工长比尔·克里夫兰中士(Bill Cleveland)、汤米·菲尔德中士(Tommy Field)。“超级64”在飞过目标区上空时被RPG击中,尾部严重受损,因此空中指挥官命令他们立即返回机场。但在返航途中由于尾部破碎而坠落,于是直升机一头扎进一栋房屋,并导致几名索马里平民的死伤。现在,美军有两架直升机被击落了,“超级61”的坠机现场被称为第一坠机地点,而“超级64”的坠机现场被称为第二坠机地点。

现在,战斗搜索救援队正在第一坠机地点,无法到达第二坠机地点,也没有人想到过会有两架直升机坠落,因此行动前没有组织第二支求援部队。从机场出发的第10山地师的救援部队由于没有装甲突击力量,因此在RPG的打击下也无法前往坠机地点,不得不返回机场,并与其他的部队一起组织新的救援部队。因此,现在只有让距离最近的护送车队前往第二坠机地点了。

此时,在目标建筑的护送车队指挥官正在等三角洲队员通知他们开车,但三角洲队员却在等待车队指挥官通知他们动作,后来是一名CCT队员出来联系才发现双方都浪费了时间。由于少了三辆车,加上计划改变而没有足够的车辆,因此决定由护送车队押着俘虏去坠机地点,而负责突击行动的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则在目标建筑附近防守,等待新的车队来接他们。车队出发了,原计划的路线是直接返回基地,但现在却要通过不熟悉的街道先开去坠机地点。当护送车队的指挥官负伤后,就由一名CCT队员出来负责无线电联络,这名有丰富地空协同指挥经验的空军特种部队士兵打算不再经过C2的多重指挥,而是直接以OH-58D引路,OH-58D也非常有效的把他们引向坠机地点,但问题是观测直升机想先救“超级64”,而C2想先救“超级61”,结果指挥混乱加上迷宫般的摩迦迪沙街道,使车队在枪林弹雨下迷了路。

另一架代号“超级62”的MH-60飞到第二坠机地点上空,“超级62”的飞行员为迈克·高夫纳(Mike Goffena),除4名机组成员外还搭载了3名三角洲队员:兰德尔·舒加特(Randy Shughart)、加里·戈登(Gary Gordon)和布拉德·哈林斯(Brad Hallings)。他们知道杜兰特的飞机上4人都是空勤人员,地面作战能力不如步兵。高夫纳的直升机和另一架炮艇直升机用火力控制住蜂拥的人群,这两架直升机的飞行员都用无线电请求紧急降落下去救援。

一开始空中指挥官指示他们等待组织新的纵队前去,但由于地面护送车队已经迷路,而救援部队已经在第一坠毁现场,而索马里人源源不断地涌向“超级64”的坠机位置时,于是C2同意了让舒加特和戈登下去地面,对机组成员进行包扎,并建立防护据点,直至救援部队到达,而另一名三角洲队员则留在直升机上进行火力支援。高夫纳低飞到一处较空旷的地形,盘旋了一阵就悬停在5英尺高,两名三角洲队员跳了下去。由于街道太复杂,因此一名“超级62”的机工长在舱口探出身来给两名志愿者指路,并向坠机地点投出一个烟雾弹。



事实上,“超级62”并没有直接降落到地面,电影中也没有交待还有第3名三角洲队员和“超级62”被RPG击中的事实

“超级64”坠毁后,并不像电影中那样只有杜兰特一个人是清醒的,其他3名机组成员都还活着,杜兰特由于断了脚,是在舒加特和戈登的帮助下离开机舱,而在此之前同样是断了脚的法兰克却已经自己爬出机舱了。现在,基斯和迈尔的“星41”把两名伤员(其中一名抢救无效死亡)送回基地后,又赶到第二坠机地点打算作另一次冒险,他们悬停在另一条窄巷内等待舒加特和戈登把伤员带来,但他们并不知道4名“超级64”的机组成员都负伤,两名三角洲队员无法把他们带过来,后来由于油量不多而向空中指挥官申请返航。

如电影描述的一样,在第二坠机地点,只有三个人能够作战。但他们并非弧军作战,“超级62”一边在空中规避PRG,一边为他们提供火力掩护,但没多久,“超级62”也被一枚走运的RPG击中了,机上另一名三角洲队员受重伤,但“超级62”成功返回基地迫降。在战斗过程中,戈登和舒加特一直有用无线电联络指挥中心,但救兵一直没有出现。后来戈登和舒加特先后被杀,其他三名机组成员也被索马里人打死,如果不是有民兵想活捉人质,及时向天开枪的话,也许杜兰特也会和他的同伴一样。

由于护送车队伤死惨重,不得不返回机场重新组织救援队伍,于是指挥官决定让留守目标建筑的80多人步行前往第一坠机地点。由于这些徒步士兵可以利用各种障碍物掩护自己,因此伤亡非常小。如电影一样,他们到达第一坠机地点附近建立了防守据点,并在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等待着新的救援部队出现。


三角洲队员与游骑兵在第一坠机地点据守的位置。

夜晚,索马里人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黑色的皮肤摸近美军的据点,但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夜战训练,美军可以通过枪口的火光轻易发现他们,黑色且拥有夜视设备的AH-6也可以随意攻击只能听到却看不到这些“夜空中的死神”的索马里民兵。据守现场的美军还用红外闪光灯布置在据点周围,“夜间猎人”能够看到,免得被自己人打死。在晚上9点30分,AH-6扫射了聚集的索马里民兵,赶跑了第一坠机地点附近的索马里人后,“超级66”冒险降落投放了一批医疗用品、饮用水和弹药,期间也多次被子弹击中,一名机组成员面部中弹。


SDU-5E信号灯的白色闪光非常强烈,但盖上红外滤光罩后用肉眼是看不到闪光的。所以电影中索马里人拿在手上研究不出是什么,而AH-6上的驾驶员通过夜视镜却能看到闪光。当时被困美军把MS2000布置在据点周围,使装备有夜视器的飞行员和救援车队知道他们在哪里,但电影中就倒了过来——用SDU-5E标出敌人的位置,而成就了一段“奋不顾身”的“英勇”传说。

同时,没有装甲车辆的美军正与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维和部队联系,打算借用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组织一直联合救援部队,但由于意见不统一,争吵了很长时间,然后又为了解决三方语言不通的问题,继续浪费时间。直到深夜,由于第10山地师的两个连、一部分游骑兵、再加上马来西亚的装甲车和巴基斯坦的坦克组成第二支救援队伍,才在新港集合起来,然后从新港出发、先到达最近的第二坠机地点,然后再到达第一坠机地点。由于“超级61”驾驶员的尸体卡在机舱内,救援部队要割开装甲把尸体拉出来,因此一直到天亮,救援车队才从第一坠机地点出发,前往巴基斯坦部队驻守的露天体育场。


有些人不明白为何巴基斯坦的坦克只出现过一次就没了踪影,其实是由于巴基斯坦的指挥官害怕路障中暗藏反坦克诡雷,因此与美军指挥官达成协议,当部队到达K4圆环时就撤出,实际上等于还没有进入交战圈,巴基斯坦部队就临阵脱逃了


由于救援队的车辆太少,有一部分人不得不跑回巴基斯坦驻扎的体育场,这就是著名的“摩加迪沙长跑”。

电影中忽视了第10山地师和马来西亚部队的功劳和牺牲,其实即使是原著对于第10山地师也着墨甚少。第10山地师是美国陆军唯一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这个师驻在纽约州德拉姆堡,隶属陆军第18空降军,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合成部队。当时驻在摩加迪沙的为第14步兵团2营,该营的任务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美国和联合国部队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在当天A连在大学校园的联合国部队总部,C连在机场待命,B连则在城外北边进行训练,当超级61和超级64被击落后,第一支救援队伍是由第10山地师2营C连与一部分游骑兵特遣队组成,但由于第10山地师本身也是轻步兵,不具备装甲突击力和防护力,因此在途中遭到重创,不得不撤回机场。

第二支救援队是由第10山地师的C连和A连,再加上28辆马来西亚装甲车和4辆巴基斯坦坦克组成,虽然成功抵达目的地,但也付出了伤亡的代价。马来西亚的装甲车是M113和德国造“秃鹰”,巴基斯坦的坦克其实是苏制的T55(也可能是中国生产的),但电影中是美制的M48。在前往第二坠机地点期间,第10山地量A连2排的1班、排部、1个工兵组和2个马来西亚车组脱离队伍而被包围,该排排长后来写过一篇回忆录并刊登在《步兵》杂志上,电影完全没有提及此事。此外第10山地师的AH-1“眼镜蛇”直升机在空中支援行动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电影中完全没有AH-1的出现。该名被困排长的回忆《陷入困境的步兵排》本站已经翻译了,供大家参考。



※ 行动结果 ※

电影情节是到救援部队到达体育场结束的,但原著记述的事实还没有结束。索马里民兵俘虏了迈克·杜兰特,打算用他来交换被抓走的索马里囚犯。但是在他们可以把杜兰特带到他们的村庄之前,半路上被地方强盗拦劫,这些强盗带走了杜兰特,要用他来交换赎金。杜兰特被送到一栋房子里,在录像机前被审问和掌掴,这盘录像带与索马里人侮辱美军尸体的录像带一起被送到CNN在美国播放。稍后,在艾迪德支付了杜兰特的赎金之后,他被转移到艾迪德宣传部长的住所。五天后他接受了国际红十字会的一个代表拜访和英国、法国新闻记者的采访,然后在十天之后,他与被美军俘获的艾迪德官员进行交换,回到家乡并受到英雄式的欢迎。

整个行动中,美军有两架直升机被击落,另外两架被击伤,数辆美军汽车和三辆马来西亚装甲车被击毁,19名美军士兵(有些统计数字为18,是忽略了第10山地师一名伤兵在送到德国后不治身亡的)和1名马来西亚士兵死亡,84名美军士兵和7名马来西亚士兵受伤,1名美军被俘。索马里方面宣称的死亡人数是312名,伤814名,但事实上不只这么少,由于索马里缺少医疗保障,又没办法能够进行有效的人口调查,许多伤亡难以统计,估计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受伤过千。


马克·鲍顿的原著中采访了许多索马里人,有许多内容是从索马里人的角度去看这场战斗的,也记载了许多索马里平民的伤亡。但电影为了美化美军,就连平民的伤亡都是从美军视角叙述。据说从原著到最终的电影剧本做过三次大的修改,估计改的就是这些吧,不过恐怕这也是电影摄制组能够获得美国国防部全力支持的原因吧。

仅仅就行动目的而言,美军的行动是成功的,首先突击队成功地俘获了目标人物,其次损失比例也不算惨重,而索马里人的伤亡则比美军多得多。同样在索马里,巴基斯坦部队在一次伏击事件中就损失了24名士兵,也没有因此而退出维和行动,但当美国人在CNN上看着被侮辱的美国大兵的尸体和被虐待的杜兰特时,心理就承受不了。尽管还留在索马里的游骑兵特遣队看到同样的电视画面后群情激昂,极欲回去救出杜兰特并一雪前耻,但美国国内却是另一番言论,因此克林顿迫于政治压力,最终宣布美军撤出索马里。引用美国安全顾问詹姆斯·亚当斯的一句评述:美国在索马里行动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是源于电视摄像机的炒作,酝酿于政治机会主义的土壤,葬送于政界领袖人物的软弱。

其实,联合国认为逮捕艾迪德就能使索马里得到和平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德国慈善协会驻摩加迪沙的主任卡尔·魏斯对联合国决义的评论与电影中索马里人说过的话类似,他说:“搜捕艾迪德的整个行动是十分荒唐的,艾迪德是索马里一切动乱的祸根的说法简直是天方夜谭。除掉他,马上就会出现另一个艾迪德”。


落入索马里人手中的美军尸体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11:16 | 只看该作者
电影中的武器

M16A2

在1993年时的第75游骑兵团还没有换装M4A1,因此电影中的游骑兵大多数使用M16A2步枪,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柯尔特733型。美军装备的M16A2射击方式为单发和三发点射,电影中游骑兵和三角洲队员一样,大多数都采用单发方式射击,而不是点射或连发。在保护“超级64”坠毁现场的战斗中,三角洲队员也使用了直升机上的M16A2进行战斗,飞行员迈克·杜兰特的回忆中也有此描述。

电影中有一幕是埃利斯曼上士用M16A2射击的镜头,这是电影中为了对比三角洲与游骑兵战技水平差异而编造的一个细节,游骑兵只能抵右肩射击,因此在利用障碍物左侧掩护射击时就出现了这种尴尬的射击姿势,而另一组镜头中三角洲队员则左右手都能射击。事实上,在美国陆军的M16手册中就提到士兵必须学会两手射击,以便在城市环境战斗中有效地利用地形及各种掩护物。



在下面这个镜头中,这个索马里民兵被M16A2击中后还能拖着AK逃跑,其实在前面的情节中有一个被剪掉的镜头为此埋下了伏笔:三角洲队员贺维往弹匣里装涂有绿色标记的子弹时,舒加特说索马里人不穿防弹衣,这种弹头会直接穿过去,要几发子弹才能射杀一个目标。事实上事后就有参战美军报告M885弹的杀伤力不足,有些时候要打中4、5发子弹才能使一个敌人失去战斗能力。电影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



CAR-15

BHD原著中提及三角洲队员的武器主要是CAR-15,CAR-15是民间对AR-15/M16各型卡宾枪的俗称。BHD电影中的CAR-15有两种,一种是RO727,另一种是Model 733。

RO727原本是柯尔特公司为阿布扎比生产的M16A2卡宾枪,其外形与M4卡宾枪相似,但改用M16A1的下机匣,即可以全自动射击而非受限制的3发点射。海豹突击队在1988年率先采用RO727,随后三角洲突击队及其他一些美军特种部队也跟着采用,特种部队之所以选择这种出口武器是因为他们不喜欢M16A2的点射机构。RO727的枪管中间没有安装M203榴弹发射器所用的缩颈部位,因此其“直”枪管是与720型(即M4卡宾枪)在外观上最容易区别的地方。电影的背景是在1993年,而M4A1在1994年才装备特种部队,再加上电影中的三角洲突击队使用的这些卡宾枪的枪管是“直”的,因此电影中这些道具枪不管其真实型号是什么,至少是扮演着RO727的角色。在电影中,三角洲突击队的RO727的枪管下方挂着战术灯,提把上有AIMPOINT COMP反射式瞄准镜。

另外在游骑兵中也有个别人使用Model 733,不过游骑兵队员的Model 733是没有Aimpoint Comp和战术灯的。战术灯和Comp瞄准镜可以说是本片中区别三角洲突击队和游骑兵的方法之一。


换手射击的三角洲队员


三角洲队员的RO727大多装有战术灯和反射式瞄准镜


使用M733的游骑兵军医,注意他们的M733上没有瞄准镜


三角洲队员的M733有反射式瞄准镜


电影中至少有两名三角洲队员的武器看起来很像XM177E1,但其后瞄准具却是M16A2式的,看来应该是更换了XM177E1枪口装置的M733。由于M733的枪管短,发射药在枪管内燃烧不充分,因此枪口焰和枪口噪声比较大。而XM177E1消焰器比较长,可以让发射药燃更充分。


加里·戈登使用的M733安装了消声器

M14自动步枪

在超级64号战斗至死的两名狙击手中,一个是用加了消声器的M733(扮演加里·戈登),另一个是用M14(扮演兰德尔·舒加特),是电影中唯一的M14步枪。有相关资料提到当年的战斗中美军使用了M21半自动狙击枪,但电影中出现的却是M14步枪。M14步枪在越南丛林中表现不佳,最终被M16A1所取代,但其射程远,精度高,到现在还是特种部队(如海豹、三角洲等)所采用的精确射击支援武器。可能因为都是近距离的交火,所以电影中没有出现狙击步枪。


在这个镜头中,我们看到副驾驶法兰克还在机舱里,但事实上他早已爬出来


在这个画面比较清楚地看到这把M14是安装了快慢机而不是快慢机锁

Aimpoint Comp反射式瞄准镜

我无从查证是否当时的三角洲队员都使用Aimpoint Comp瞄准镜,但电影中却成了仅次于PRO-TEC盔以外的第二辩认标志。所有的三角洲队员的RO727、M733上都有Aimpoint Comp,就连戈登的M14上也有。究竟是事实还是Aimpoint公司提供了赞助就不知道了。不过据说PRO-TEC是电影赞助商之一。舒加特和戈登在“超级64”坠机地点的战斗简直就是为Aimpoint公司卖广告,只见他们两人一个用M733,一个用M14,都安装了Aimpoint Comp,面对涌上来的索马里人,根本不用仔细瞄准,左一枪一个,右一枪一个。说不定那些钱包里只有两、三百美元而又想给自己的长枪买个瞄准镜的老美看到这一幕时心里一定在想:哇!!Aimpoint Comp果然名不虚传,连M14那样又长又重的步枪都可以快速瞄准,我也买啦!!!



M249轻机枪

从电影中的“M249”的枪管上没有护热罩、及骨架型枪托,看起来很像是早期型M249。但其护木的形状并非美军M249的护木,倒像是M249的原型——FN MINIMI。另外电影中还采用了一种很少见的圆形弹袋,跟以色列奈格夫机枪的弹袋很相似。


1993年美军正在换装,大多数作战部队都换上三色沙漠迷彩了,但头盔罩布却仍然是旧式的六色沙漠迷彩,电影中把这一细节都注意到了。

M60通用机枪

M60通用机枪是当时支援火力之一,原计划就是由4架黑鹰在奥林匹克酒店的四角悬降士兵布置M60和M249机枪小组以组成防御阵地。现在除少数部队仍然装备M60外,大多数的M60已经被M240系列代替了。



M2HB重机枪

M2HB是美军车队的重要火力,士兵们称之为“50枪”,这种.50BMG口径的武器威力强大,安装在HUMMV车顶使车队能横扫一切挡道的敌人。不过由于HUMMV的车体只是用铝合金制成,虽然结构很结实,但却没有防弹能力,因此车队在来自四面八方群众武装乱枪扫射下而伤亡惨重,而在车顶上无遮无掩的50枪手则更惨。事后美军吸收了索马里的教训,才研制了防弹的装甲型HUMMV——M1114。


0枪手多明尼克·皮拉(Dominick Pilla)军士被一发子弹打死的一幕,他是当天行动中第一名被打死的美军。

其实电影中的美军车队还少了一样重要的武器,在包括原著在内的资料中都有提及到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当时的美军车队多次被索马里民兵和平民组成的人堆挡在路中,就是全靠M2HB和MK19的夹击火力在人堆中撕开一个个出口才得以逃生,但如果将这种血腥场面照搬上银幕,恐怕会有损“世界警察”的光辉形象吧,估计就是出于这种原因电影中就少了MK-19这种重要的道具。


拍摄花絮中,演员在游骑兵学校里也学习了MK19的操作方法。

M203榴弹发射器

电影中多处出现了M203榴弹发射器,但这种武器射击的场面并不多,最紧张的一个就是士兵尤瑞克(Yurek)与两名操纵武装车上的索马里机枪手比赛装弹速度的镜头。事实上,在原著中记载这一段的战斗过程倒是比较单调的:当尤瑞克看到两名索马里枪手用一挺用架设在地面上的重机枪封锁了整条街道,于是就以一辆大众汽车为依托,先是用自己背着的M72反坦克火箭筒射击那两名枪手,但并没有消灭他们,然后他又拿出另一支火箭筒,但发射筒变形拉不开,于是他就装了一发40mm榴弹,用M203一炮消灭了这两名索马里枪手。


尤瑞克发射M203的镜头

M72 LAW

电影中也经常出现背着M72反坦克火箭筒的士兵,但发射镜头都是只有下面这一个,射中了一辆汽车。



M9自动手枪

游骑兵的手枪是M9,电影中出现的镜头不多,比较明显的两个镜头,一个HUMMV司机向车外射击,另一个是著名的“索马里长跑”中有一名士兵拿在手上跑。原著中对M9的记载也不多,但这把半自动手枪在面对从四面八方不断涌现的敌人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护送车队的士兵在打完一个M16弹匣后,一只手在换弹匣,同时另一只手用M9手枪继续射击涌现的敌人。



M1911A1自动手枪

电影中三角洲队员的手枪是M1911A1,表现M1911射击的场面就比M9要深刻得多。主要是电影中的三角洲队员们用手枪也用得太历害了。虽然美军早已用M9取代M1911,但美国人对这把.45口径的手枪仍然情有独钟,M1911仍然是一些执法人员或军人的自卫首选。


在“超级64”坠机地点的战斗中,两名三角洲队员用手枪和步枪交替射击。图中可以看到枪管弯曲的M134 MINIGUN


MP5冲锋枪

原著中提及到飞行员的自卫武器是MP5K,另外还有一把手枪和一把刀,而电影中出现的都是旧式护木的MP5A3,包括救援“超级61”的MH-6飞行员和“超级64”的飞行员杜兰特。


原著中提到杜兰特是靠在一棵小树上射击矮墙后的索马里人,他的MP5K曾经两次卡壳。他还有一把手枪和一把小刀,但没有用上。

M67防御型手榴弹和Mk3A2进攻型手榴弹

电影中投掷手榴弹的动作也成了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战技水平的对比:游骑兵投掷两个M67都无法消灭近距离目标,而三角洲队员像个超级棒球手一样把一个M67投进远远的窗户里。在原著中也记录了一些索马里人使用手榴弹的情节,有一些演索马里枪手的摩洛哥群众演员也在腰间别着手榴弹,但电影没有安排索马里人使用手榴弹的镜头。另外在许多三角洲队员炸毁直升机或车辆的场面中都是使用威力较大的Mk3A2进攻型手榴弹。另外电影中在出发前作准备时,三角洲队员把手榴弹的保险销拨掉然后又用胶布缠上,早期的说法是说为了便于在战斗中单手投掷手榴弹,因为用牙咬掉胶布比咬掉保险销要方便得多,但仔细看电影画面会发现保险环仍然插在手榴弹上。其实这种做法在美军野战手册FM3-23-30内有提到,这主要是在机降行动中的安全需要,而非方便操作。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去掉储运保险后,用胶带把保险环和保险柄固定在弹体上,并把胶带末端回折,方便在使用前能迅速撕去。由此可见,电影对实战中的程序考证还算是非常周全的。


Mk3A2和M67手榴弹,在被剪掉的冲进目标建筑镜头中还有使用震撼弹的镜头,但在此画面中没有出现震撼弹

夜视镜

电影中出现的夜视器材主要是两种微光夜视镜,步兵使用的便携式夜视镜是AN/PVS-7,而飞行员所用的则是AN/AVS-9。



M134 Mini-gun

不管是电影还是当时的事实,“小鸟”和“黑鹰”上的M134都为地面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黑鹰”在很多电影上都出现过,而AH-6和MH-6这两种“夜间猎人”的独家装备则是第一次在电影上露面。电影中M134的火力令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很多增援的索马里武装就是在半途上被M134的弹雨所截杀,大大减轻了地面美军的压力。


黑鹰上的M134弹壳如雨下的画面令观众印象深刻


装备M134和70mm火箭的AH-6是第一次在电影上出现

AK系列

与其他战乱国家一样,AK步枪是索马里交战各方的主要武器,电影中也出现了大量的AKMS,不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部电影中的AKMS都是中国生产的冲压机匣型56-1式冲锋枪。中国在1970年代未曾给索马里供应苏式武器,虽然也有其他国家的AK,但剧组只采购一种产品估计是采购量太大,所以图省事吧,何况大多数观众都只知道这是一把AK而矣。由于大多数民兵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射击训练,只会拿起枪来乱扫一通,所以命中率很低,这也是为什么100多名美军士兵被成千上万人分割包围却只有19人阵亡的原因。



这个反派主角在领枪时选了一把AKS-74U,这把AKS-74U其实是用其他AK改装,但从机匣的铆接方式来看并不是用中国的产品改装。


电影中有几处出现RPK的镜头,其实这也不是真正的RPK,从外形上看很像是北方工业出口到美国的NHM-91

TT33手枪

电影里出现了一把索马里人的手枪,这把手枪可能是苏制TT33或中国54式,不过原著中舒加特是被一次持续2分钟的齐射打死的。



G3A3

索马里民兵武装也有使用G3A3步枪,出现的镜头不多,而且往往是一闪而过,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我没有记错,大概出现了五次。



RPG-7火箭筒

RPG是“rocket propelled grenade”的缩写,在俄语里面就是火箭筒的意思,等同于英语国家的Rocket Launcher,但由于有些人直接按其意思译为“火箭推进榴弹”,有时反而令初入行的军事迷摸不着头脑。俄国制的RPG有多种型号,而本片中所指的RPG是RPG-7型,事实上这些RPG-7的仿制国很多,不一定都是俄国货。

RPG-7是索马里武装最主要的“大杀伤力武器”,用火箭筒打直升机是阿富汗游击队对抗苏联直升机时发明的,由于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的速度慢、射程近、精度差,用来打直升机不容易,需要通过严格训练,而且火箭大仰角发射时的尾喷焰在地面反射后还会令射手及周围的人受伤(RPG-7尾喷口后20米范围内都是危险区),需要事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或在尾喷口上焊一个角铁来折射尾喷焰。由于没有便携式防空导弹,索马里人的RPG-7是唯一能对拥有装甲防护的“黑鹰”产生威胁的“先进”武器。不过用RPG-7当防空武器的确不太好用,飞行速度慢,射击精度又低,所以当时索马里人发射了大量的火箭,在空中构成严密的火网,以至于所有的飞行员都要不断改变飞行高度和姿态,但还是有4架飞机被击中,两架坠毁,两架成功迫降。还有大量没有击中目标的火箭弹落到地面上毁坏了一些建筑,甚至造成一些索马里平民的伤亡。


RPG-7的有效射高图,可以射击990英尺(约300米)高的移动目标或1650英尺(约500米)高的静止目标。



DShKM重机枪

索马里人主要的重型武器就是这种在后面装有一挺重机枪的小型卡车,这种打了就跑的“技术装备”是在战乱的非常国家是非常流行的,电影中的卡车上的重机枪有一部分是苏制的德什卡12.7mm重机枪(从方形的受弹机盖判断这是DShKM型),另一部分则是M2HB,这些武装车对美军构成很大的威胁,直升机是对付它们最有效的武器。


武装车上的DShKM


装备M2HB的武装车


电影中还出现了一门前苏联的B10无座力炮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24:50 | 只看该作者
陷入困境的步兵排

原名:Platoon Under Fire
原作者:Mark A.B. Hollis

1993年10月3-4日在索马里摩加迪沙发生的一场战斗中,一个步枪排与连队主力失去联系,遭到敌人的伏击和牵制。当时我就是这个排——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第2管A连第2排——的排长。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我们这个“失踪排”如何与友邻部队联系并冲出敌人包围圈的惊心动魄的经过。

我是在1993年7月25日担任这个排的排长的,在那5天前这支部队才作为联合国“快速反应部队”(QRF)的一个组成部分被派注摩加迪沙。第10山地师的作战部队和支援部队被派注摩加迪沙是接替早在1992年秋就已驻扎在那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当时的任务是:维持摩加迪沙的社会铁序,为遭受饥饿的索马里人民配发食品。驻在索马里的这些美国部队是在联合国(UN)的指挥下执行慈善任务的。然而,他们还必须对付随时出现的地方骚乱,摩加迪沙也是这样。法拉赫·艾迪德(Farah Aideed)和他领导的“索马里民族联盟”(Somali National Alliance——SNA)为达到控制整个国家的目的,不择手段。

SNA因袭击巴基斯坦部队、制造地雷爆炸炸死四名美国宪兵等事件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美国因此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在发出逮捕艾迪德及其官员的命令后,组成了一支由1个游骑兵连、1支攻击直升机和空降突击直升机应急分队和其它作战分队组成的特种作战大队,称为TF Ranger(游骑兵特遣队),被派往摩加迪沙执行搜索和逮捕艾迪德及其官员的任务。(译注:由于美国军方从来不正式承认三角洲突击队的存在,因此在这次行动的官方文件中都不直接提及三角洲突击队的名称,只称作为“其他部队”或“行动人员”。)

第14步兵团第2营与原先派驻的部队不同,它仅驻防摩加迪沙,不承担城外守卫护送任务。该营的主要任务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美国和联合国部队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执行作战任务。营特遣部队由三个步枪连组成,担负着实施作战支援、主要供应线(MSR)的安全防卫、训练以及快速反应部队的任务。各个排必须执行其中一项指定任务,而且每三天轮换一次。这是一种既可使部队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又可得到交叉训练、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的措施。

连指挥部的一些单位和运输器材也被增强到快速反应连中,运输连提供了用沙袋防护的5吨卡车,连指挥部提供了有装甲防护的HMMWV(高机动多用轮式车辆)和包括战地救护车在内的医疗器材,工兵和野战炮兵观测员也根据要求而调进了快速反应部队中。快速反应部队的各单位要求的吃、睡及各种聚会都必须在快速反应连内进行,反应的时间必须少于15分钟,不过我们很快就达到了少于5分钟的水平了。

10月3日下午,游骑兵特遣队的作战分队实施了白天逮捕艾迪德的行动,因为游骑兵特遣队在几个星期前就开始实施夜袭逮捕任务,均未成功。策划者们深信这次日袭逮捕是值得一试的冒险行动,然而,事与愿违,部队又一次落入困境。

当索马里炮手击落游骑兵特遣队用于实施穿插任务的UH-60“黑鹰”直升机后,游骑兵特遣队的任务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他们现在要执行的是救援和后送任务。游骑兵队员迅速撤离原定目标奥林匹克饭店、赶到直升机坠机地点,执行现场保卫任务。在那里,他们与一支人数超过他们的敌部队遭遇,伤亡惨重,陷于困境。又一架“黑鹰”直升机在距第一个出事地点以南约一公里处被击落,称为第2坠机地点。(见图1)


图1,摩加迪沙地图和A连2排的行进路线

2营的C连,即快速反应连接到救援游骑兵队员的命令。然而,满载士兵的5吨卡车却成了素马里炮手使用的RPG火箭筒的靶子,部队遭到重创,伤亡惨重。C连不得不撤退到机场,重新组编。营长又组织了第二次救援,不久A连与机场的C连取得了联系,恢复教援行动。当时,A连处于支援位置(位于大学校园),而B连正在城北进行训练。因为车辆不足,无法同时运送2个连队,故处于支援位置的A连首先受命增援机场的C连,待腾出车辆以后再运送B连,实施增援。

由于支援任务的要求,A连2排2班被派往增援机场内的快速反应部队,这意味着2排的实力要减少一个班。连长在分析作战形势后给2排补充了工兵班。

我们大约在2030时到达机场,A连和C连也与剩余的游骑兵特遣队队员取得了联系。我尝试通过排级和连级的通信网与2班取得联系失败后,转为营级通信网再试,营级网的通讯信号很清晰,于是我再转回连级网等候指示。几分钟后,连长通知我们说游骑兵特遣队队员已经被包围,有被歼灭的危险。他还说全连正在向新港移动,从那里乘坐装甲人员输送车(APC)前往游骑兵的阵地。

行进纵队开始前进,C连和游骑兵特遣队分队队员走在前面,A连紧随其后。就在到达新港时,部队已完成预指令检查,增发了弹药,指挥员(连长)也来到前沿下达命令。

连长的计划很简单:用巴基斯坦的坦克在前面开道、用马来西亚的装甲人员输送车运载第2营士兵紧随其后。A连首先向敌方防线发起攻击,营战术指挥所紧跟其后,乘坐在剩余装甲输送车里的C连跟在营战术指挥所的后面、突破防线后、直插游骑兵特遣队阵地。B连到达机场后,留在机场充当特遣部队预备队。

分队乘车向前挺进,到达指定的目标才下车。A连守卫北边的坠机现场,帮助游骑兵队员撤离。C连守卫南边的坠机现场,收容幸存者和死难者。完成任务后两个连队都返回新港。我们2排的任务是实施攻击和守卫游骑兵特遣队阵地,协助他们撤离。我们排的组织如下:

1班          3班          排部
班长         班长         排长
1×APC             排军士       M60机枪组
             M60机枪组   工兵组
             战地医生     翻译
             工兵组       1×APC
                          1×APC  

我和1排排长及2排其它领导一起,与坐在HMMWV里的连指挥员取得了联系。他简单介绍了我们的任务和目的,尽管对具体的行进路线还不甚了解,但已了解车辆安排的情况。

我们使用的将是德国的“秃鹰”装甲人员输送车,该车与我们的“狐狸”化学侦察车性能相似。驾驶员、炮塔控制员和射手都是马来西亚士兵,美国土兵仅作车上的乘员。

刚开始时,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出于语言不通。我们对这些车辆又一无所知,连开车门都出现了困难。经过一些周折,我们终于弄明白,于是才开始上车。

1班乘坐第1辆车,我的无线电操作员(RTO)、翻译、1个M60机枪组、1个工兵组和我一起乘坐第2辆车。连长的HMMWV为第3辆车,第4辆车乘坐的是我的排军士,1个M60机枪组、1名战地医生、3班全体和第2工兵组。连部其余人员和1排、3排乘坐剩余车辆。

安排完,我找到连长询问撤退路线。连长说不用担心,马来西亚驾驶员知道怎么走。我回到车上,坐在驾驶员后面,无线电操作员紧靠着我坐在车门第二个位子,车门上有个小观察孔,从我的位置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前方和侧面的实际情况。

部队大约在2145时开始行动,由巴基斯坦的T55坦克为前导。坦克立即遭到轻武器的打击,坦克手用同轴机枪进行反击。车队缓慢向东,然后向北朝着民族大街开进。

按计划巴基斯坦人驾驶的坦克本应引导车队向游骑兵员靠近,但是巴基斯坦人在争辩计划时决定只带路到民族大街,然后改由马来西亚人驾驶的“秃鹰”接替,可我并没有接到这一计划的变更通知。

驶往民族大街的大部分路程并不顺利,车辆的两侧不时遭到轻武器的袭击。但是我车内的士兵非常平静、从容,车内只能听到发动机的声响和马来西亚人的说话声。一路上我试图记下所经过的街区,以便确定我们的即时位置,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车队到达民族大街的拐弯处时,外面的天似乎突然塌了下来,枪声、爆炸声大作,我明显感到车辆被弹片攻击,马来西亚驾驶员惊恐地驾着车无规则地向前颠簸,车上的人也跟着摇摆不定。此时车辆的地面引导已不可能,我试着朝外查看,但颠簸将我抛到另一个方向。我的车辆开始加速,车辆更加颠簸。就在此时,我还不知道1班长乘坐的第1辆车和我乘坐的第2辆车开始始与其它车辆脱离。由于连长乘坐的第3辆HMMWV行驶速度极为缓慢,成了马来西亚人驾驶的、紧随其后的车辆的障碍,使他们跟不上前面已远离的车辆,致使1班和我乘坐的车辆和连队其余人员隔开很远,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看到他们。

这时,我完全迷失了方向,被困在车里,不知道应走哪条路,也不知道我们已经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外面的爆炸声使我们无法与连指挥员联系。

我们乘坐的两辆装甲输送车沿民族大街向西继续行驶,然后向南朝第2坠机地点并越过它继续前进,我相信,这是在试图返回新港。

当车辆行驶越过第2坠机地点一公里处时,我们又遭到了索马里士兵的伏击,第一辆车前侧遭到RPG火箭筒的打击。致使马来西亚驾驶员受伤。接着,我的车右前方发动机舱也被击中,爆炸使车猛地向上颠了起来、落地后前后摆动几下,然后就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舱内便充满了火药气味。

1班班长从前面的车内发出呼叫,报告他们的车辆已被击中,请求指示。我命令他们下车寻找安全位置。我们也是如此,当我打开车门下车以后才知道我们已经成了孤军,敌人的曳光弹和RPG火箭弹向我们不停地射来,在我们周围爆炸、开花。

我回到无线电操作员身旁,然后我们俩向车辆东侧的一座建筑物转移,并占领了建筑物南侧的一些低洼地。此时,我仍然不肯相信我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与1班长取得联系,让他留在安全位置。我告诉他,我的小组在向北移动,准备以土丘为依托固守并争取与连队的其它排班取得联系,但遗憾得很,因地势太低和建筑物阻隔,无线电无法接通(见图2)。


图2

我带领我的排部小组和工兵小组向北越过两座建筑物企图发现连队的踪迹。从前方上丘射来了密集的轻武器火力,我让隐蔽在车库墙角处的M60机枪手对敌火力目标进行还击。然而,这无异于在吸引敌人的火力,他每次的射击,都引来敌人对我阵地的密集还击。我指示机枪手只对确认的RPG射击,不要对整个区域实施压刺射击。他说他是在这样做,还说公路上有很多人。

在我们离开班长所在的安全位置过程中,敌人的火力变得更加猛烈。由于担心敌人插入将我们分割开,我决定重新回到原来的阵地。就在我们行将撤离的时候,我听到砖墙的另—侧传来射击声。我抽出一枚手榴弹,握紧保险杆,拔出保险销,将其掷出,手榴弹没有爆炸。我又抽出一枚,重复上述动作,但保险杆没有脱开,于是我拨出保险杆,用力投出,手榴弹成功爆炸。敌人的武器变成了哑巴。

整个过程中,无线电操作员都未能与连队联系上。伏击战发生大约15分钟后,我率领小分队回到原来的安全位置,重新建立了安全防御带(见图3)。有一名M60机枪副手在他匆忙离开车辆时,将装备和补充弹药留在车内,我命令他回去寻找。

当这名副手返回时,车里的马来西亚驾驶员也决定离开车辆,加入我们的队伍。当他们向安全防御带跑来时,M60机枪手用眼睛余光瞄到了他们的行动.迅速架起机枪,进行掩护。幸运的是,马来西亚驾驶员无一被射伤。

一个先前就已经受伤的马来西亚驾驶员待在我的右前方,我把他拉到我身边并叫无线电操作员给他包扎。此时,我的部队仍然处在敌人猛烈火力的攻击之下,为了保存战斗力,我决定命令部队撤离阵地进入一栋建筑物。我指着墙问工兵班班长是否能在墙上打个洞,他说保证完成任务。于是,我通知以院墙作依托进行防御的那个班班长,准备在院墙上炸个洞,以便在院内建立防御阵地。他表示同意,并确认了墙后无人。

当我得知院内所有人都已撤离危险区,就开始安装炸药。我们使用的是42秒时长的引信,看起来好像永远也烧不到头,结果当我抬头查看时却差点被爆炸的冲击波伤到了,一大块混凝土碎片打到我的面上,我戴的PVS-7A夜视镜被打坏了,幸好我自己只是右眼眉毛位置被割伤了一点点。


图3,防御阵地和爆破砖墙的位置

爆炸后的战场格外寂静,好象爆炸的冲击波也震瞢了索马里的枪手。由于爆炸力很大,不仅是打了个洞,而且震倒了另一侧的砖墙和一所小型房屋,班长报告他那边的围墙也有部分倒塌,但他的士兵都很没事(看来下次我得指定这个洞要多大才行)。

此时四周仍然很安静,为确保所有土兵的安全,我考虑应该让一个人先进入院内试探一下。于是,我猛跳起来,迅速穿过街道,进入院内,同时向屋内射击。没有人还击,于是我呼叫班长把人都召集进院内,建立了更加坚固的环形防御阵地。

我们构筑了两个相互支援的工事。步枪班在一个工事,面朝南、西、东;工兵和M60机枪组在一个工事,面朝北、西、东。无线电操作员和马来西亚驾驶员也进入院内。无线电操作员仍开着步兵电台,并拉出长鞭天线,用喊话进行通信联络,试图与各级通信网取得联系。马来西亚驾驶员被部署在通往建筑物后面的过道,步枪班的急救卫生员为受伤的马来西亚人包扎伤口。

这时,1班的装甲输送车里传来痛苦的呻吟声,这是一名落在后面的受伤的马来西亚士兵,我让一个战斗小组的组长将那人救回来。这名组长没有考虑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冲进危险区,将他救回(这使他后来获得了铜星勋章)。

我又回到无线电操作员身旁,他仍然没有与任何人联络上。沮丧之中我从起皱的装具袋里取出PRC-77无线电台,打开所有的开关,发出红色求救信号。不久,我就听到了营长的声音,他说:“坚持下去,你们还活着,我一定想办法将你们救出。”营长告诉我将电台接通C连通信网,与该连连长联系。我照着做了,连长回了话,并与我确定了识别联络信号。我发射一颗红色信号弹,这样他就可以辨别出我离他有多远,他发射了一颗绿色信号弹,于是我们确认了我们之间大约相距一公里。然后他通知我在他们完成坠机地点的搜索后,就将向我们靠拢,要求我们在原地等待。

就在我和他对话时,一架AH-1“眼镜蛇”直升机飞到我们的上空。我猜测,营长肯定通知了什么人,并要求用一些火力支援我们的阵地。“眼镜蛇”直升机向东飞去,并对一两个街区的敌目标实施攻击,这一支援使我可以迅速将所有的M203射手都布置在屋顶上。整个夜晚,这些榴弹手一直保持对阵地东侧的敌目标进行射击。

那个时候,索马里人连续不断地对我方实施零星射击,他们最得意的办法就是站在远处,向我们所在的院子不紧不慢地发射RPG。我数了一下,一分钟他们射出的RPG不下10发,整个晚上他们就是这样向我们射击的。

我收到我的M60机枪小组的呼叫,报告他们所处位置遭受的火力很猛烈,于是我将他们撤到院内。车辆一直是索马里炮手攻击的目标。我乘坐的车发出的响声就跟爆米花的机器一样,随着一声巨响车顶被掀去,剩下的就是四个燃烧着的轮胎。

大约在0300,C连连长要求与我通话。他说连队在向南行进时追到敌人顽强的抵抗。他希望我们能向北前进,与其先头排会合。我召集各战斗组组长开会,制定了撤离阵地的计划。撤离顺序是:工兵组在前引导,武器组、我和马来西亚驾驶员随后,最后是1班。如此安排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我遇到麻烦,工兵组组长即可以组成基本火力,同时我还可以调动1班火力。

各战斗组组长回去向士兵们布置任务,我从卫生员那儿找来一副担架。我来到马来西亚驾驶员中间,只见那名受伤者的绷带已被鲜血浸红。我朝他蹲下,铺开担架,向他们解释下一步做法,但他们听不懂,我只好扶起他,将他放在担架上,甩绳子栓紧。拉着未受伤的马来西亚人的手,将它们放在担架环上,然后用手指指马路,这下他们才明白要做什么。就在我向连长汇报准备行动的时候,无线电操作员告诉我他听到我排3班的一名士兵己经阵亡。

工兵在前开始前进,我跟在无线电操作员和武器组的后面。按计划马来西亚士兵应该在我后面,但他们总是超过我,然后停下来等我。由于语言不同,我无法与他们交流,只好任其所便,1班班长在最后兜底(见图4)。

工兵队员们勇往直前,穿过昨天晚上我们呆过的汽车库。我站在车库的拐角向北观察。只见马来西亚士兵向工兵的方向涌来,这时一名索马里枪手突然出现在工兵前面,并抢先向他们射击。三名士兵受伤,其中一名胸部中弹,后来在德国抢救时牺牲。我向前运动到一个门廊,开始向敌枪手射击,压制了他的火力,一个工兵队员将伤员拖到门廊。


图4,被索马里枪手袭击及还击的示意图

从门廊我只能对敌阵地进行压制射击,无法射杀这名索马里枪手。我转过身大声命令1班班长带领一个小组穿过街道,向围墙靠近,去射杀他。他跑过来问:“这条街?这条子弹横飞的街?”我说是的。虽然不情愿,但他还是带着战地急救卫生员去执行此项任务。战地医生来到我身边,打算协助我一起压制那名枪手,我告诉他小心点,因为这个小门廊无法再同时容下两个人一起射击。

在我更换弹匣时,索马里枪手不断在拐角周围活动,并开始向我射击,这使班长有充足的时间向他瞄准,送他上西天。我是那样渴求他立即死去,致使我从战地医生那儿抓起几枚手榴弹,将它们抛向建筑物。这名枪手从此消失,但另一名枪手又从北边的一块开阔地向我们开火。

这名新枪手的射击技术很高,牵制班长和战地急救卫生员无法从建筑物脱身。此时,已经有两名受伤士兵躺在担架上,还有两名急需担架,八名士兵腿部受伤。援助迫在眉睫。我大声命令无线电操作员与C连联络,向连长报告我们的处境,要求迅速转移。我被告知马来西亚人正在行进途中,一架“小鸟”直升机(特种作战AH-6直升机,装配2.75英寸火箭弹、两挺7.62mm米尼岗机枪和近战支援武器平台)已经到位。

我大声询问街道对面的班长是否会使用M203为直升机指示应摧毁的建筑物,自答是肯定的,我转过头让无线电操作员通知飞行员。遗憾的是信号弹打中了另一座建筑物,直升机朝目标飞来并摧毁了它。

于是我指示无线电操作员再次通知飞行员改用曳光弹指示建筑物。我从台阶后面站起,将一整弹匣的曳光弹射向指定建筑物。AH-6直升机垂直向我们的位置飞来,先用7.62mm机枪扫射,随后发射火箭弹,建筑物被彻底摧毁。

开始实施撤离任务,我要求班长用随身携带的化学火把指明道路,他执法了,于是由化学生成的绿光照亮了路面。我和班长各有一枚白烟手榴弹,我们计划当车辆行驶到我们的位置调头时,抛出烟幕弹,利用烟雾作掩护,让所有的人钻进车内。

在车辆向接近我们的期间,我开始寻找一栋新的建筑物以作防御。我在门廊里向着门的上半部射击,打算把门锁打掉。但我马上意识这栋房子的屋顶已经倒塌了,于是我们没有进去。

C连在向我们靠拢,但遇到重重困难。等待是最难熬的事。两辆“秃鹰”装甲人员输送车终于向我们驶来,我想让驾驶员先调头然后再上车,没想到语言再次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好在有一名马来西亚士兵明白了我的想法,用马来西亚语作解释,驾驶员们将车头调了过来。

我和班长投出HC烟幕弹,在烟雾的掩护下每个人都以冲刺的速度向车辆跑去,但车门关闭着。我跑到车前,连续敲打驾驶舱的防风罩,示意把门打开。全部人马终于赶在烟雾散尽之前登上车辆。

所有的伤病员也上了车,我们经历的苦难终于结束了。车辆载着我们返回C连所在地,然后继续向巴基斯坦露天体育场前进。在以前的战斗中,完成任务后总是回到出发地,而这次我们没有返回新港,这确实是一个变化。

到达体育场后我们先将受伤士兵送下车,然后进入体育场进行登记,同时等侯连队的其余人员。这时我的无线电操作员终于与连队无线电操作员取得了联系。

A连车辆在士兵的指挥下进入体育场。游骑兵和2营伤员下了车。混乱中我将我排士兵集中在指定位置,并让1班长负责全部人员的清点、登记,其中包括那名在奥林匹克旅馆附近光荣牺牲的士兵。

20个小时没有吃喝,人人都感到极度疲惫和饥饿。巴基斯坦人给我们送来了香喷喷的羊肉、奶茶和糖块。美餐后躺在长凳上小睡,直到直升机前来将我们运回大学校园。我看着正在吃东西和休息的士兵们,他们看起来都很疲倦,我也一样。第14步兵团的图案上是一条金色的龙,这是因以往的战斗经历而取得。而在那天,我们这条龙幸存下来了。


--------------------------------------------------------------------------------

教      训

在这次战斗中我排吸取的教训对新任排长们来说是相当宝贵的。在我排接到部署命令的前5天,我才被任命为排长,我必须学会如何管理指挥这个排。多亏排里的军士们素质良好,士兵也训练有素。

作战条令规定,部队要实现边战斗边训练和边训练边战斗的原则。我记得在我学习步兵军官基础课和有关布雷德利战车知识时,曾反复思考过,我是一个轻步兵战士,有关布雷德利战车知识有那么重要吗?战场实践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

上述作战中,我对指挥和控制车辆运行的位置选择得不明确够理想。我应避免选择视野受到限制的位置。如果当时我坐在助理驾驶员的位置上,我就能立即明白这样做会使我排与连队失去联系。

根据“边战斗边训练”的原则,作为一名战地排长,我应该了解和掌握所使用的武器。然而直到战斗结束我也没有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德国“秃鹰”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资料。用15分钟打开车门决不应该是一个指挥官在任务一开始就出现的问题。作为一名排长,他应该同连长一起协同安排盟军可能到达的时间,还应给士兵传授有关武器装备的知识。这尤其在与其它联合国部队联合作战越来越多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通信成为那天夜间战斗自始至终的主要问题。用“迷茫中的战斗”这老句谚语比喻那天夜晚的战斗真是再恰当不过。幸亏我们的无线电台装有通信杂音滤波器,降低声音效果,才能与临近的C连联系上,否则结果会不堪设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战斗中如果没有翻译如何进行人际交流?

交战中士兵会不时的产生激昂情绪,交战初期它有积极作用。但切不可将它作为士兵的支撑信念。双方交战实际上就是体力和精神上的较量。激昂情绪仅可持续15-20分钟,之后就要取决于战斗之前体力和精神的准备情况。2排士兵就是经过大量的体能训练(包括超强度行军)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胜利完成任务。

我没有指挥过2排的训练,但在部队部署后我对2排的训练计划进行了修改并坚持训练。对我来说,游骑兵学校是最好、最实际的战斗训练。我从游骑兵学校毕业后仅休息2个星期便到营部报到。学校的训练赋予我超出常人体力和精神消耗的能力以及作出关键决策的能力。我认为初级军士和高级专家都应进入游骑兵学校学习。

在索马里驻防期间,2营一直坚持实弹训练。这种训练是增强战斗力的又一保证,使我排的每一名士兵对自己的同伴都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战地排长我从未发射过一发空包弹,也从未在实弹训练中发生意外而受伤。每次实弹训练之前小组长应对每名士兵的安全进行检查,这样领导和士兵之间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排里所有的士兵均接受过大量的多种技能训练,通晓各种武器。因此任何时候任何一名士兵受伤,另一名士兵就能毫不犹豫地拿起他的武器顶替。

不管发生什么事,伤亡总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高度冒险职业的内在特性,但是排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减少伤亡。他必须了解士兵。他必须和士兵坐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让士兵了解他对他们的希望以及士兵能从他那儿得到东西。他还应该注意发现士兵们的家庭问题和他们的想法与期望,建立相互之间的理解。

第14步兵团第1营A连第2排虽然处于被歼灭的危急情形,但面对敌人的重兵抵抗,全排人员战斗得像一个人,积极与友邻部队建立联系,与他们会合。参加这次战斗的全体士兵表现得非常出色,因为所做得一切都是经过训练和充分准备的。正因为如此,不仅挽救了他们自己的生命,而且也挽救了那些马来西亚同盟者的生命。

--------------------------------------------------------------------------------

马克·霍利斯(Mark A.B. Hollis)上尉在索马里期间担任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A连2排排长,现正驻在韩国指挥着一支部队。

《步兵》杂志1998年1月至4月(January-April 1998 INFANTRY)
5#
发表于 2008-4-16 00:33:0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转都转得这么帅,强力技术贴啊! [s:1]
6#
发表于 2008-4-16 08:09:44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可是···为什么图片都是红XX??
7#
发表于 2008-4-16 08:26:3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伊拉克的巷战、阿富汗的山地战,以后会不会搬上荧幕。这些影片恐怕对不打仗的国家军队也有参考价值吧
8#
发表于 2008-4-16 09:59:33 | 只看该作者
电影美化太多……经常出现20几把AK伤不了光膀子主角一跟毫毛的情况……
参考要看那些揭露美军的电盈,《全金属外壳》不错,如何把一个善良迟钝的的胖子变成杀人魔……
9#
发表于 2008-4-16 13:21:06 | 只看该作者
我读完喽~请问原帖地址?
那个网站一定很强悍
10#
发表于 2008-4-16 14:30:28 | 只看该作者
想把这个帖子做个PDF文档。奈何论坛网页的没法用哦倒闭的编辑。用其他的又不支持中文。烦恼呀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5:50:2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7楼noncareer于2008-04-16 09:59发表的  :
电影美化太多……经常出现20几把AK伤不了光膀子主角一跟毫毛的情况……
参考要看那些揭露美军的电盈,《全金属外壳》不错,如何把一个善良迟钝的的胖子变成杀人魔……
《全金属外壳》从纯粹的军迷角度几乎没什么亮点,属于为了剧情刻意编排的影片。艺术家价值极高,但军事价值没什么。在这一点上,无法和《黑鹰坠落》相比……

你所说的恰恰真实的暴露了索马里整体军事素质的低下,并非刻意美化美军。毕竟大多数索马里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化训练,很多人只是第一时间将自己枪里的子弹扫光罢了。缺乏战术配合和火力交叉的概念。面对训练有素的美国精锐部队,当然难以取得重大战果。事实上,这次行动每个美军的伤亡都是有记录的,这部影片大部分都一一再现了。在这一点上,这部影片可以打80分。
12#
发表于 2008-4-16 15:56:55 | 只看该作者
打过CS的都会知道  对于AK这种枪来说  如果不使用点射或者短连射的话,子弹多半是直接往天上飞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15:59:4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6楼方阵火枪手于2008-04-16 08:26发表的  :
不知道伊拉克的巷战、阿富汗的山地战,以后会不会搬上荧幕。这些影片恐怕对不打仗的国家军队也有参考价值吧
美国人一向有拍摄本国战争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战争。这是很多国家所做不到的。伊拉克的和阿富汗目前来说,实际上没有什么象样的战斗,所以也拍不出太象样的片子来。现在美国已经以被俘女兵和一队巡逻队员为题材拍过几部影片了,质量还可以,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
14#
发表于 2008-4-16 20:07:54 | 只看该作者
沙子前辈~会出蓝光么?当年最遗憾的就是3区的D9被朋友借走至今未归还。的确正点。
15#
发表于 2008-4-16 20:28:34 | 只看该作者
黑鹰坠落确实很好看,米国人那时候还是蛮惨的,对于巷战还是不太适应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21:01:0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对于美国人来说,那次很惨。但是对于他的对手或者第三方来说,实在说不出美军惨在那里,看看双伤亡比就是了。而这次最叫旁人人遗憾的结果是,这次的小范围失败极大的惊醒了美军对于巷战的重视。而之后的巷战已经多少看出美军针对此次教训作出多少改进了。这种对于失败经验的吸取速度,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s:7]

蓝光这种东西是否能够普及开,关键在于盗版能否普及开。拭目以待就是了……
17#
发表于 2008-4-16 21:19:1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对额~我在努力攒钱!!!!
看过以前学院里做过的一个调查~2战以来最高的城市攻坚战伤亡率是60%~而老美那次~也在60%。。。之后为了对付以后可能出现的这些情况~老美还做过2次实验~参加实验战斗的也都是最精英的海豹。。战损更是在70%。。城市战太复杂。。而伊拉克沦陷除了地形因素以外只能说抵抗的决心太低太低。。
18#
发表于 2008-4-17 00:46:19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个画面,是个索马里人提把AK在楼上狂扫下面的米国车队,实在是射得太爽快了,现在想起都觉得很兴奋!
19#
发表于 2008-4-17 09:59:47 | 只看该作者
50年代末,苏联国家专业设计局在РПГ-2的基础上,经过复杂和严格的测试,终于研究成功一款划时代的武器,РПГ-7型(RPG-7)火箭筒,这也是我们现在一般说的RPG火箭筒。


PRG-7型和2型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7型进行的相当的改造。


和RPG-2相比,RPG-7从新射击了发射筒身结构(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火箭筒总重更轻,易于步兵携带),增加了测距光学瞄准镜(可以有效测定目标距离,可以修正目标速度和风对弹道影响)和火箭增程发动机(可以增加榴弹的射程),又改进了单体的战斗部。同时,还可以使用微光瞄准镜和红外夜视瞄准具,以便在星光下或其他微光条件下使用,增强了其夜战能力。


RPG-7弹药主要是普通破甲弹、串联战斗部破甲弹和杀伤榴弹。


RPG-7火箭弹的引信一般是触发引信,但大部分都装有定时装置。火箭弹脱离目标后自爆,这个时间被控制在4.5秒钟,同时也把RPG-7火箭弹的最大飞行距离限制在1000米,防止造成误伤。



RPG-7破甲弹的破甲能力非常不错,它对轧制均质装甲穿透厚度达到350毫米到400米,直射距离超过400米。同时还增加了杀伤榴弹(杀伤半径有15米,可以有效杀伤敌人士兵),可以攻击步兵等有生目标。



性能大大优于RPG-2的该武器投入苏联部队使用以后,RPG-7深受士兵们的欢迎。



RPG-7火箭筒从1961年开始大量生产,到1966年淘汰了苏军装备全部的RPG-2型号,成为步兵班的制式反坦克武器。



---------连兰博也喜欢RPG



RPG-7型火箭筒的重量更轻,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后喷火焰小(避免射手被烧伤,也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左右肩膀都可以射击。



美军评价,RPG-7型号比2型战斗力强了3倍左右,对美军的装甲武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当时美军最先进的M60主战坦克在近距离也不足以抵抗RPG-7的攻击(M60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0毫米,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均为110毫米),至于美军大量装备的M1步兵战车(装甲厚度152毫米)和M113装甲运兵车(装甲厚度厚度仅仅38毫米)更是没法挡住其一击。


RPG-7在苏联曾经大量生产,输出到包括华约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另外一些国家,比如保加利亚,埃及,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都被特许生产RPG-7型。



由于价格低廉,各国生产RPG-7的数量都非常惊人。



美国统计,到了2007年的今天共110个国家拥有500万个RPG火箭筒(官方记录数据就是500万,还有大量没有记录的黑RPG),至于火箭弹药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数量极多的RPG-7在世界上销售,从6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次军事作战都有RPG的身影。



实战中,RPG-7表现也相当不错。



在越南战争中,由于越南丛林战的特点,双方只有很少辆的轻型坦克或者两栖坦克参战,火箭筒主要用来攻击碉堡和其他固定工事。



当时美军大量利用直升机进行机动作战,越军士兵使用的AK47冲锋枪很难对机动灵活的直升机构成大的威胁。



越军开始利用RPG-7型火箭筒设伏,攻击即将着陆或者准备起飞的美军直升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一时间很多美国直升机被北越击落,美军被迫调整了直升机战术。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由于阿以双方都大量使用坦克和其他装甲武器,RPG-7有了用武之地。



在坦克战中,由于以军保持坦克质量上的绝对优势,阿拉伯军队的坦克往往不是以军的对手。在双方最大一次坦克作战中,埃及军队参战的1000辆坦克有200多辆被击毁,而以军参战的800多辆坦克只损失了50多辆。



但是,以军对于阿拉伯步兵组成的反坦克小组非常头疼,因为他们目标小,数量多,善于隐藏,威胁极大。



在战争初期,以军精锐190坦克旅的120辆坦克,被埃及第2步兵师伏击,大部分坦克被埃及步兵凭借优势地形,用反坦克导弹和RPG-7型火箭筒摧毁。



以军在战争前三天,在西奈半岛损失了300辆坦克,其中百分之九十都被反坦克导弹和GPR-7火箭筒摧毁。



曾经有一个叙利亚反坦克2人小组一天用RPG-7摧毁6辆以军坦克的记录.



整个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双方损失的坦克,只有百分之三十是被对方坦克摧毁,百分之二十被空军摧毁,还有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坦克都是被反坦克导弹和RPG-7火箭筒摧毁的。




--------69式40火箭筒,中国曾经大量制造,出口到很多国家


中国则在1969年仿制了GPR-7型火箭筒,制造出了1969式40火箭筒。这种型号的火箭筒和RPG-7的性能非常接近。



中国在1970年投入生产,很快装备部队,淘汰了老的56式40火箭筒。它的射程达到了300米,威力也更大,深受部队的欢迎。

  

在中越战争中,越军基本没有使用什么坦克,解放军初期以攻坚为主。



越军在边境修建数量相当多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一些工事非常巧妙,解放军火炮无法摧毁。解放军士兵主要使用69式40火箭筒摧毁越军的碉堡,大大减少步兵的伤亡。



乳白色的晨雾象纱幔一样轻轻飘散,东方显出了朦胧的光亮。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粱三喜发出了冲锋的信号!



这时,卧在我身边的靳开来早已跃起身,他倚在岩石一侧,肩扛40火箭筒,眨眼间便扣响了扳机。但闻“轰”地一声巨响,敌碉堡刚喷出一缕火舌,便腾空飞上了天!



解放军战士曾有发射4弹,从碉堡射孔进入碉堡摧毁之的战例,摧毁4个碉堡,毙越军21人。



老将不老


RPG火箭筒从投产到现在已经有40年了,算是旧技术的产物。



随着新技术的诞生,它逐步被射程更远(可以达到数千米),威力更大(破甲能力达到800毫米以上),命中率更高(有先进制导技术,无干绕情况下命中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反坦克导弹所取代。



目前的各国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已经超过600毫米均质钢板厚度,而且多采用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新技术,RPG-7型很难在正面对他们造成威胁。不过,如果使用得法,RPG-7仍然可以从侧后方攻击对方主战坦克,同时也可以打击诸如美军M1步兵战车之内的轻型装甲车辆和杀伤没有掩护的士兵。



老将不老,俄罗斯人确实可以为他自己的发明所自豪。不过在30年后的90年代第一次车臣战争中,RPG-7让俄罗斯人自己吃了大亏。



---------车臣人巧妙的设置好伏击点,一旦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中伏,往往会同时遭受数个火箭筒的同时打击。车臣人又不少在俄军中服役,深知俄军坦克的薄弱处。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损失惨重,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年多,还耗费了600亿美元。



俄军由于轻敌和错误的战术,他们的主力部队在车臣的城市战和遭遇战中受到重创。



车臣军队使用落后的RPG-7火箭筒在城市战中伏击俄军精锐的T-72和T-80坦克部队,取得相当不错的战绩。




俄罗斯军方承认,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最先攻入格罗兹尼的第131独立摩托化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团遭遇车臣人的伏击,一二天内就全军覆没,共损失坦克20辆和步兵战车102辆。



俄军宣布,在1995年第一次车臣战争刚开始一个多月,参与战斗的俄军2200辆装甲车辆中,就有225辆被彻底摧毁,还有数百辆受伤。



在格洛兹尼战役中,俄军坦克在街道上经常遭遇RPG从各个方向的同时袭击,尤其是侧面,舱盖后部和炮塔顶部。



车臣原教义主义的军人根本不惧怕生死,他们往往冒着俄军密集火力携带RPG火箭筒冲锋射击。几个人只要有一个在俄军拦阻火力中幸存,就可以击毁或者击伤俄军坦克。



一个战例是第131迈科普旅独立坦克营第529号T-72B坦克,同时遭到几枚RPG-7火箭弹的袭击,坦克紧急机动,使用所有武器,向武装分子开火反击,车长齐姆巴柳克中尉、机械师兼司机弗拉德金列兵、瞄准手普扎诺夫下士齐心协力,最终消灭了下凶猛攻击的车臣人,成功摆脱战斗。这辆坦克车体、炮塔上共遭受了7枚RPG火箭弹的攻击。但由于坦克机动及时,打击的都是坦克装甲厚部,都未能穿透装甲。



但是其他的俄军坦克就没有这个好运气了。如该团第436号T-72B坦克侧面被隐藏在房屋中的车臣人的RPG火箭弹击中,穿透了顶部装甲,引爆了坦克内部的弹药,坦克几乎被炸成碎片,乘员也被当场炸死。



车臣人灵活使用RPG-7,在复杂地形情况下,还是可以对俄罗斯的主战坦克造成很大威胁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俄罗斯人在RPG-7上吃了大苦头,美国人也不能幸免。



在1991年美军索马里摩加迪沙的战斗中,美军精锐的游骑兵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对面素质装备都极为低下的黑人民兵,仍然非常狼狈。混战中美军精锐部队除了伤亡近百人以外,二架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民兵用RPG-7击落,还有二架直升机被击伤。



索马里民兵学习30年前的北越士兵,用RPG-7攻击黑鹰直升机的脆弱尾翼,获得了不错的战果。





------------------黑人民兵用火箭筒击落了二架黑鹰直升机,重伤另外二架。虽然索马里战斗中,美军伤亡只是对手的五六分之一。但是面对黑人民兵这种对手,近百人的伤亡显然无法让美国大众接受。



在战斗中,由于索马里民兵的战斗素质太差,很多还是业余客串(当地老百姓,随便拿把枪就赶赴火线)。他们往往使用AK47胡乱乱扫一通,很难击中美军士兵。于是很多有经验的索马里人发射RPG-7火箭弹来补充火力,很多美军士兵和悍马车都被击伤。



最近的伊拉克冲突中,萨德尔的穆斯林民兵和意大利部队在纳西里耶发动了二次激战。



萨德尔的救世主军数百人在纳西里耶第一次战斗中,至少运用400具RPG-7火箭筒发动袭击。意大利参战的600多人和60辆各种类型的装甲车和8辆坦克歼击车中,有3辆装甲车被火箭筒击伤,还有数辆装甲车被RPG击中,但是火箭弹没有爆炸。由于救世主军抵抗很凶狠,意大利只得和他们达成停火协议。



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战斗中,数百救世主军主动进攻意大利军队,双方随即激战。意大利人这次使用了包括美国AC-130武装炮艇飞机等先进武器,最终获胜。战斗中,意大利1辆轮式坦克歼击车和2辆M113装甲车被击伤,另外同样还有数辆被击中,但是火箭弹没有爆炸。



为什么很多火箭弹没有爆炸,主要还是这些RPG-7储存时间过长,很多火箭弹已经老化。加上救世主军民兵对武器维护很差,相当一部分火箭弹和火箭筒的电路损坏非常严重,很多电路短路或者短路,导致引信的瞎火率相当高。





一件武器能够使用超过40年,足可以说明其是相当称职的武器。



-----------阿尔.迈赫迪军也叫作救世主军,是萨德尔的什叶派军事武装,民兵数量大约有一万多人。




RPG的盛行不是偶然



老萨分析RPG-7盛行的原因,主要还是三点:



1.价格便宜



由于RPG-7结构简单,生产容易,俄罗斯官方价格也不过1600美元。其实由于RPG-7火箭筒在很多国家已经淘汰,大量淘汰掉的火箭筒充斥这世界武器黑市,它在黑市价格仅仅为200美元,和一把AK47步枪相差不大。



2.使用和操作简单

RPG-7使用比较简单,易于训练,很适合非正规军,游击队,恐怖分子之类。

实战中,甚至有过巴解16岁少年在贝鲁特街头击毁以军3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战例。没有受到过训练的恐怖分子也多次使用它进行暗杀,80年代德国恐怖分子用火箭筒暗杀美国陆军驻欧洲司令官克罗伊森将军,90年代,格鲁吉亚恐怖分子用火箭筒暗杀该国总统施瓦尔德纳兹。它算是相当平民化的武器。



虽然容易训练,但是实战中能射中目标,其实也并不很容易。有一种情况对RPG影响比较大,这就是有大风,尤其是有横风的情况。火箭筒飞行中可能受到风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是比较大的风力,可能造成RPG-7在300米内超过1米的偏差。这个需要射手在射击时候对风向和风速有一定的判断,然后进行调整。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新兵很难做到。不过好在有这样大风的时候毕竟不多。





3.还不错的威力

RPG-7虽然已经很难对各国主力坦克造成大的威胁,但是对轻型装甲车,普通军用车辆,敌军步兵和中小型工事还有相当有效的。



如果没有RPG-7,缺乏重武器的武装分子面对敌人正规军上面的装备只能束手无策,没有还击的余地和能力。




---------北朝鲜人民军战士,清一色的RPG。

节选自:平民手中的大炮-rpg火箭筒  转贴自萨沙的博客
http://sidalin.blog.hexun.com/15440589_d.html
20#
发表于 2008-4-17 11:39:4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黑鹰,感觉里面有个三角洲部队的士官挺cool。
后来看越狱,发现这个家伙在越狱里演马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13号避难所

GMT+8, 2024-4-25 04:58 , Processed in 0.076332 second(s), 13 queries .

快速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