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避难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0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峡湾边的番红花:近世的阿伦戴尔与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18-6-5 11:26 编辑

峡湾边的番红花:近世的阿伦戴尔与战争
De Krokusene Naerheten Fjordene: The History of Arendelle And Her Wars




首先是几条说明:
1.本文讲述的内容发生在一条因为偶然因素和蝴蝶效应而和我们这个时间线的历史有些差别的平行时间线上。(既然是异时空的书籍,文笔风格自然也要模仿的像点)
2.本文没有魔法,没有超能力,想看怪力乱神的东西请出门左转。
3.本文有少量百合(Elsanna)相关内容,不过也仅限于此:时代和身份注定了两人间的关系最后不可能达成某些人希望的结局,这不以他们的意志,甚至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
原文刊载于战争史研究第50册第2页,2015年10月出版。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05 编辑

目录:

日耳曼尼亚,维京,卡尔马
驱逐绝望
光之航迹
天道昭昭
崭新世界
“瓷器列强”
碧蓝航路
远航
附录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17-4-15 16:34 编辑

序章
在设得兰群岛的东面,有一条峡湾岛屿众多的海岸,小小的野花在岸上大片地盛开,香气浓郁逼人。从松恩峡湾往南,是二战时邓尼茨的U艇舰队停泊过的卑尔根。在古老的汉莎码头布吕根沿岸所建的古老建筑,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本地生活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部分。此处的建筑群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古老码头建筑的遗存,它们是著名的中世纪时期城市居民区遗址。郊外的托罗尔哈根,是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的故乡。格里格在这里生活了22年,很多出自他手的世界名曲都在努道斯(Nordås)湖边的小花园中诞生。
向东沿着崎岖山地间的唯一一条公路前进,就来到了尤通黑门山。这是位于国境线上的一片山地地区,其中包括了四座2000米以上的高峰,电影《冰雪奇缘》中的北山就是以这里为原型。美丽的瀑布,清澈的河流湖泊,迷人的冰川和肥沃的河谷俯拾皆是。这里有一些堪称欧洲最壮观的徒步游资源,无论是短途散步还是为期数天的徒步游计划,这里都是最佳选择之一。
离开尤通黑门山,就来到了泰勒马克,成千上万个小岛和岩石遍布在海岸,工业城市克拉格勒城外的约姆弗吕兰岛风景尤其独特。约姆弗吕兰岛呈狭长状,和其它岛屿以及斯卡格拉克海峡外海形成一座防护屏障,每天有小船定时往返于小岛和内陆之间。小岛属于一片冰碛层,这片冰碛源自波罗的海经瑞典一直延伸至挪威沿海。有利的气候条件和茂盛的植物吸引了约60至70种鸟类在此筑巢。
从克拉格勒附近的海岸线向西,经过旧都阿伦达尔,穿过拥有现代化军工企业的格里姆斯塔,向南一直走到海岸边酒店林立的旅游城市克里斯蒂安桑,旅行者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不那么像斯堪的纳维亚的土地。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即使在冬天相比同纬度地区也显得相当温暖。因此两地是夏季的休闲避暑胜地,因其美丽的海岸线而闻名;海岸线上分布着岩礁,小岛,和令人感到舒适惬意的城镇村庄。这里同时是阿伦戴尔国家的发祥地,1600年的清教徒大起义就是在此爆发的。
往北面沿着海岸走,在博肯峡湾内,就是生活着七十万人口的首都斯塔万格。城市中心矗立着已有近900年历史的大教堂,从1721年开始每一代阿伦戴尔君主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往南15公里是笼罩在炼油厂喷出的浓烟和火焰之中的卫星城桑内斯。斯塔万格附近有许多美丽的峡湾,其中最著名的是吕瑟峡湾(Lysefjord)。峡湾全长42公里,两岸是高达1000多米的陡峭石壁,以几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入水中。峡湾不仅狭长,而且深邃,在某些水域有着和石壁高度一样的深度。对那些钟情于徒步旅行的人而言,美丽壮观的马纳瀑布是他们必去的地方。马纳瀑布高92米,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是当地最大的景点之一。这片国土就是阿伦戴尔,她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大约是从450年前开始的。
注:“阿伦戴尔”这个名字是照挪威文Arendell的英文变体Arendelle译出的。Arendell这个名字明显是阿伦达尔的旧称Arendall的变体,出处可能是古诺斯语中“鹰”和“山谷”两个字的组合,按照挪威语的发音读出的话其实更接近“阿伦德尔”。


日耳曼尼亚,维京,卡尔马
大约2000年前,日耳曼人首次出现在文明世界的视野中,那时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北欧三国南部和德国北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中的大部分投入民族大迁徙的潮流,但有一些人选择留了下来,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南沿海的,就是今日挪威人的祖先。他们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就已经与罗马人开始了贸易,并受后者的影响创造了如尼文字,一些人甚至作为雇佣兵为罗马服役。6世纪,一场瘟疫袭击了南挪威,到了8世纪多数村庄得以恢复了人口,北海铁和皂石贸易也得以繁荣。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越来越难以养活如此多的人口,这逼迫着他们外出扩张,或者选择饿死,维京时代开始了。
维京时代是一段充斥着贸易、殖民和袭击的扩张时期。维京人有先进的航海技术,链甲,训练精良且对基督徒有心理优势——因为他们相信在战斗中被杀死可以去瓦尔哈拉。除了金银,从袭击得来的最重要战利品是战俘,他们被带到挪威农场做奴工。当男人出海时,农场通常由女人管理。
西挪威缺少适当的农业土地迫使挪威人旅行到诸如不列颠东北设得兰群岛、奥克尼群岛、法罗群岛和赫布里底(Hebrides,苏格兰西)群岛去殖民——后者成为了岛屿王国。大约公元800年挪威人定居在爱尔兰西海岸且建立了该岛的最初城市,包括都柏林。但他们的到来引起凯尔特众小王联合赶走了挪威人。70年后挪威人发现冰岛,土地由60个酋长分配。980年,红发埃里克领导一群挪威人定居到格陵兰,约1000年,其子雷夫发现了纽芬兰岛,命名为文兰(Vinland)。但是不像格陵兰,那里没有建立永久定居点。
到了公元十世纪末,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西欧各国武力的强化,维京人被迫结束了他们的冒险时代,向着封建国家转化。在挪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混战,基督教化和废除传统神话中的仪式首先由奥拉夫一世国王尝试,但是他在1000年斯佛尔德尔战役中被杀死。1015年开始挪威的奥拉夫二世使议会通过教会法律,摧毁了异教神庙,建造了教堂并创造了神父制度。许多酋长担忧基督教化会剥夺他们作为异教神职人员的权力。双方在斯提克勒斯塔战役遭遇,在那里奥拉夫被杀死,教会提升他为圣人,允许尼达罗斯成为挪威基督教中心。在几年内,丹麦统治变得足够不受欢迎以至于挪威再次摆脱当时雄极一时的卡纽特帝国的统治并且再度统一。
13世纪是挪威王国的极盛时代,那时的挪威除了本土外,还领有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现在的瑞典中部的大片土地。贸易,特别是与不列颠群岛和德意志的贸易不断增加,汉莎同盟在其中表现得尤为重要。在1300年时,挪威的人口大约为40万,伴随着人口增长的是土地兼并的加速,当时70%的土地归国王,教会和贵族所有,不过分散的距离和相对稀少的人口阻止了农奴制站稳脚跟。
可是正如古语所云:“盛极必衰”,1349年,黑死病袭击了挪威,杀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后来持续不断的瘟疫更将这个数字减少到只有二十万,许多社区成了无人村。国家既已衰落,自然无力抵挡外敌的虎视眈眈。
1387年,一个丹麦女人玛格丽特出现在挪威的历史的当中。她是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的女儿、挪威国王哈康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在10岁时就嫁与哈康六世,二人的儿子奥拉夫四世获确认为挪威王室的继承人。1376年,奥拉夫从外祖父继承了丹麦国王的王位,成为了丹麦的奥拉夫三世;而母亲玛格丽特则成为了奥拉夫三世的监护人。1380年,哈康六世逝世后,奥拉夫接任成为挪威国王,丹麦及挪威两国王国从此成为一个共主邦联,由一个儿童担任君主,由他的母亲担任监护人。原挪威属地格陵兰岛、冰岛和法罗群岛亦从此开始受丹麦统治。
然而,在奥拉夫得以成年并正式掌权以前,他在1387年逝世。玛格丽特使丹麦议会选举她为摄政者,但不能使用“太后”的称号。翌年2月2日,获挪威确认为摄政者。之后,她收养了姐姐的孙儿、即波美拉尼亚的瓦茨拉夫王子的儿子,并为他改了一个北欧化的名字埃里克。玛格丽特策划挪威议会确认埃里克成为挪威王位的继承人,尽管他在王位的继承线上并非第一人。结果在1389年,埃里克顺利当上挪威君主,而玛格丽特依然担任新君的监护人。
1397年6月17日,丹麦、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个距离丹麦边境很近的城市卡尔马的阿克什胡斯城堡内举行会议,并签订《卡尔马条约》。条约约定三个王国共同拥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恒的联盟。这一位君主必须从上一任离世的君主的各个儿子中挑选。各国虽然组成联盟,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的王国地位,而内政亦保持独立,并根据各地原有的法规,由当地的议会管治;不过外交和国防事务则由共同君主总揽。在卡尔马,年仅15岁的埃里克在丹麦及瑞典的总主教加冕之下,成为三国的共同君主,但玛格丽特依然继续掌有联盟的控制权,直到1412年逝世为止。
联盟的稳定,在于三国共同选出一位共主;但是,在联盟时期,丹麦国王并不总是可以兼任瑞典摄政或国王,这主要是由于各种利益关系,使旧君驾崩时,各国(主要是瑞典)按自己的需要而选出君主。联盟初期,玛格丽特一世的怀柔手段使丹麦王室受到各国贵族的拥戴,但后来丹麦王室不断企图控制挪威和瑞典的内政事务,导致联盟的离心离德。玛格丽特的中央集权政策不可避免地优惠了丹麦,因为丹麦有比挪威和瑞典加在一起还多的人口。玛格丽特也授予吕贝克的汉莎商人在卑尔根的贸易特权以交换对她统治权力的承认,而这伤害了挪威经济,汉莎商人也一连几代在卑尔根形成了国中国。
到了15世纪末,丹麦王室和瑞典贵族的矛盾更加激化,反对联盟的冲突不断爆发。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占了被瑞典反对派贵族控制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杀害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史称斯德哥尔摩惨案。事件引发了达拉纳起义,1521年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纳重新招募了一支反抗丹麦的军队。1523年,古斯塔夫.瓦萨在汉莎同盟的帮助下攻入斯德哥尔摩,丹麦军队战败,瑞典恢复独立。1529年,信奉天主教的大主教奥拉夫.英格尔布雷克特松也在卑尔根领导了一场反对哥本哈根强行推行新教的武装斗争,争取独立,然而因为寡不敌众,在1534年遭到镇压,他也被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流放。挪威随即被取消王国的地位,降为丹麦的一个州,由丹麦总督和官吏治理,丹麦语成为挪威官方书面语言。但是殉道者奥拉夫的后裔们并没有放弃试图恢复昔日的地位和祖先的荣光,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到来的那一天。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06 编辑

驱逐绝望


16世纪中叶,从南方来的加尔文派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了当时在丹麦统治下的西南挪威三地,他们花费了大约10年时间将当地居民转变成了清教徒。丹麦一开始深恐一场新的骚乱,对于这些传教行动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前提是人们不会因为受这种激进的教派影响起来造反。1563年,丹麦与瑞典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北方战争,这场耗时七年的战争没到最后有给参战的任何一方带来什么好处,只是白白使得国库空虚。战后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想尽了一切办法增加收入,向当地的商人征收特别税,又单方面提高林业和造船业的税率,许多锯木厂和造船厂因此破产。清教徒商人和政坛显贵组成了联盟,希望与国王举行对等谈判达成妥协,但最后均无果而终,丹麦政府还以驱逐了国会中的清教徒代表和军事管制作为回应。

1599年12月,丹麦与汉诺威开战,丹麦驻军被大量抽调南下,留守的丹军不超过500人,只驻守在几个重要城镇,防务非常空虚。12月15日,清教徒贵族尼克尔森男爵和自治议会领袖雷瓦格在阿伦达尔宣布从丹麦独立,成立“阿伦戴尔共和国”。当地民众和事先约定共同起事的权贵纷纷响应,逮捕丹麦官吏,组建自卫民团。12月30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下令各地驻军火速剿灭起义。12月16日,清教民团和丹麦驻军在法尔松德第一次爆发冲突。次年2月,丹军司令乔治.布隆克将军率领增援部队到达阿伦戴尔。2月26日夜,布隆克指挥550名士兵夺取了阿伦达尔城外一处无名高地,布隆克接受了副官让部队休息的建议。这时,山下的民兵发现丹军登上山顶,遂组织队伍发起偷袭,对毫无防备的丹军展开突袭,打死117人,俘虏322人,布隆克本人也被击毙。此役后丹麦在阿伦戴尔境内已无可用军队,面对这样的形势只好议和。

3月25日,丹麦与阿伦戴尔签署了临时停战协定,这一天被后来的阿伦戴尔定为独立日。但此后十年间,两国依然不断在北部边界问题上发生矛盾,关系持续恶化。

1610年丹麦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一劳永逸用武力重新吞并阿伦戴尔。9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丹麦不宣而战,突袭了格里姆斯塔的锚地,彻底击沉焚毁战舰10艘,重创8艘,第一次丹阿战争(阿伦戴尔称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经此一役,丹麦海军彻底控制了制海权,在格里姆斯塔港进行登陆作战,同时另一支部队从克拉格勒出发,沿着海岸线向西南进军。一开始阿伦戴尔军队打了几场成功的阻击战,但很快便面临两面受敌的威胁,此后便只得放弃首都及南部沿海地带,退入内陆山地进行抵抗。至于不幸的首脑层,他们在乘船突围到卑尔根的路上,被一艘丹麦炮舰发现后抓住,所有人都被押送到哥本哈根砍了脑袋。但丹麦人在控制沿海后不再进一步深入,双方一方以丹麦本土为基地,另一方以要塞化的港口卑尔根为大本营,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对峙。在这段时间里,丹麦军队在占领区大开杀戒,以“宗教异端”和“叛国”的罪名处死了上千人,其中很多是无辜的普通市民和农民。

在阿伦戴尔经商的德国商人很多,不少人在这里成家结婚。1571年,一个来自不莱梅,名叫赫尔曼.梅瑟尔(Hermann Messer)的德国商人在阿伦达尔定居下来,以出口鱼为生,后来改信了加尔文派。他娶了挪威妻子,在1578年得了个儿子,取名卡尔。在1600年起义中,赫尔曼为尼克尔森的军队充当了内应,成为了共和国的显贵人物。卡尔22岁时,被父亲送入共和国军队担任军官,表现突出,受到上级的赏识,服役仅7年就升为上尉。在他升为上尉的同一年,父亲赫尔曼去世,他继承了家族的大笔财产。

1610年丹麦对阿伦戴尔开战后,议会决定放弃城市退入内陆进行游击战,于是梅瑟尔带上一笔现金,联络上在首都外设防的一小队人马边战边退,一直退到北方的山村海勒。他以这里为基地重新组织军队,与丹麦人展开战斗。1611年春天,瑞典以“海峡纠纷”为借口对丹麦宣战,梅瑟尔抓住机会向丹麦军队发起反攻,将他们逼退到几个沿海城镇中,无力两线作战的丹麦只好同他谈判。5月1日,克里斯蒂安四世与梅瑟尔在克拉格勒签署了和约,作为让步丹麦将正式承认阿伦戴尔的独立,阿伦戴尔要在十年内缴纳给丹麦每年1万金佛罗林年贡,承诺不再煽动丹属挪威境内的挪威人起事并保证信仰自由,同时丹麦在阿伦戴尔享有驻军和领事裁判权。

10月25日,第三次特别国会召开,他的副手克鲁迪尔将军在讨论国体问题时提出了推举梅瑟尔为王的提案,但遭到了近半议员的反对。1610年11月11日,一个在阿伦戴尔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日子。这一天上午,国会的代表第二次开会,正式投票表决是否要推举最高委员会的首席委员为他们的第一任国王。事实上即使是在此时,还是有不少人对此是持反对,或者至少是不支持的态度。比如就有100余名独立战争的老兵写了一封联名信给执政,奉劝他不要“抹杀我们共同的斗争成果”,为数不多的土地贵族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权力膨胀的中央。但是,投票的结果是人们意料之外的:101人赞成,28人反对。为何会出现这一出人意料的现象却没有在史学研究方面引起多少争议,大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执政在事前动用自己的私产以及分发官职的许诺买通了那些能够买通的议员,但是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当时国会的会议记录却在1622年的一场火灾中被焚毁了,因此这也就成了一桩“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无头悬案。两个月后,卡尔.梅瑟尔在阿伦达尔三位一体大教堂加冕为阿伦戴尔首位国王,王号卡尔一世。

就这样,经过了两百多年的丹麦统治和持续几十年的斗争后,近代的阿伦戴尔国家终于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虽然它的国土还不到今天的一半,国家尚小,但不失为一个起点。卡尔是个治国有才的统治者。他鼓励商业,改组军队,开办大学,修筑道路。他废除农奴制,拒绝把土地分配给臣属,以避免产生巨大的封建庄园,从而使阿伦戴尔保持为一个以小自耕农为主体的国家。但是卡尔对国内危及统治的政敌也毫不留情,1620年,当年他的部下,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流亡瑞典的马格努斯.安德森将军返回阿伦戴尔,旋即就在可疑的情况下死去,历史学界最为广泛的一种看法就是担心自己地位的国王派人在他的食物里下毒毒杀了这位前战友。

独立后的阿伦戴尔迅速接过因战争而被摧毁的汉莎同盟的地位,发展成北方的小尼德兰。利沃尼亚的琥珀,瑞典的木材,普鲁士的粮食由它运往西欧销售,西欧的工业品,从远东运来的香料和食糖由它运往北欧。经过20余年的发展,阿伦戴尔国家慢慢走上了正轨,有了一支善于作战,装备精良的军队,在克里斯蒂安桑和卑尔根建立起了阿伦戴尔王家兵工厂和海军工厂,并且在1631年迫使丹麦驻军撤出阿伦戴尔,留下的财产被变卖。这些成就使得卡尔受到了广泛的爱戴,即便是旧共和国的拥护者也慢慢接受了他的统治。1638年,年事已高的卡尔让位给儿子埃里克,但埃里克在即位三年后就在一次狩猎中坠马受伤,几个星期后不治,王位便传给了弟弟弗雷德里克。在他即位一年后,阿伦戴尔又一次卷入了与丹麦的战争。

1643年春,瑞典决定对丹麦开战,打破战略上的被动局面。1643年12月12日,从摩拉维亚出发的瑞典将军连纳尔特.托尔斯滕松(Lennart Torstensson)及所部跨过了国境线攻入了丹麦境内,到翌年二月,其部已控制整个日德兰半岛。与此同时,古斯塔夫.霍恩率领的另一支瑞典军队在短暂的战斗后攻克了丹属挪威的两个东部省份哈兰和斯科讷,并且围困了有1万余驻军的要塞城市马尔默。

1644年1月,阿伦戴尔开始在斯德哥尔摩与瑞典进行参战问题的谈判。在1644年2月的最后谈判中,瑞典同意了阿伦戴尔提出的全部条件:阿伦戴尔在战后将得到整个泰勒马克和布斯克吕,两国建立攻守同盟;最后,阿伦戴尔在和平会议上享有与丹瑞两国相等的权利。2月28日,阿伦戴尔在同盟条约上签字,次日正式对丹麦宣战。

3月3日夜间,阿伦戴尔3000人的军队越过边境向泰勒马克发起进攻,由于其战线对面只有一些挪威人辅助部队,因此阿军在开战之后很快取得了进展。驻守在挪威南部的部队基本由当地人组成,他们没同自己的同胞好好打一场,象征性抵抗了几下便纷纷逃跑。阿军一路推进到泰勒马克的首府希恩,3月25日,在马尔默城下与瑞军会师,二十天后,马尔默要塞内的丹军最终投降。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命令女婿挪威总督汉尼拔·塞赫斯泰德调集一切可用的部队夺回马尔默要塞,但调集部队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东部战线上空又乌云密布了,从马尔默抽调的部分瑞军攻入了耶姆特兰。于是塞赫斯泰德又急忙向耶姆特兰抽掉了一部分部队,当战斗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两地激烈进行时,丹麦部队还在两地间来回奔波。在一系列战斗后,丹军不仅没能夺回马尔默要塞并击退瑞军和阿军,还丢掉了耶姆特兰。在海上,丹麦也遭受到惨痛的失败,10月13日瑞典,阿伦戴尔与荷兰的联合舰队击败了丹麦海军的主力,俘获了10艘船和超过1000名水手。10月21日,丹麦正式向瑞典和阿伦戴尔请求停战。

在次年8月13日签订的布勒姆瑟布鲁和约中,丹麦将丹属挪威的耶姆特兰,海里耶达伦,伊德萨尔纳(今天的艾尔夫达伦)与波罗的海中的哥德兰和萨列马两座岛屿永久割让给瑞典,给予瑞典和阿伦戴尔在哥本哈根海峡的自由通行权,并将哈兰“抵押”给瑞典30年作为以上条件的保证。阿伦戴尔获得了整个泰勒马克,松恩-菲尤拉讷,西福尔和布斯克吕,领土扩大了一倍有余。此后阿伦戴尔在丹麦与瑞典的两次战争中,都坚定地站在瑞典一侧,虽然在交战中互有胜负,但是极大的牵制了丹麦和其盟友的力量,使得瑞典得以进一步削弱丹麦,同时也使得阿伦戴尔得以将丹麦在商业上的地位进一步排挤。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07 编辑

驱逐绝望(下)

1681年,奥拉夫二世从父亲埃里克二世手里接过了王冠。他即位后不久就陷入了与桀骜不驯的舅舅亚历山大的政治斗争,最终他击溃了亚历山大,把舅舅关在了城堡里。在此以后,奥拉夫把全部精力放到巩固中央集权和军队建设上。他通过自由市民和商人来反对显贵,改革垄断的印度公司的组织以尽可能从海外贸易中获得收入。海军此时得到了扩充,新下水各种军舰三十多艘,其中最大的“老人星”号装炮92门,排水量2200吨。为了获得一座比较便于防守的首都,奥拉夫二世把首都迁到了北海边的斯塔万格,在格拉斯霍门岛上修建了一座外观模仿15世纪城堡的王宫。此时阿伦戴尔的海员利用荷兰人与法国作战的机会,夺回了北大西洋捕鲸业的主导权,还夺取了一大块北欧贸易的份额;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西海岸的几座贸易站,甚至在西非建立了三座堡垒作为奴隶贸易的基地。与此同时,著名的探险家弗里乔夫.尼德海姆带着一支400人的队伍,在纽芬兰岛站稳了立足之地,开始逐步与内陆的原住民接触建立贸易关系。

十年过去,奥拉夫国王的改革初见成效。此时,阿伦戴尔的又一个机会来了:路易十四不能容忍神圣罗马帝国的复兴,决定趁帝国军队在东线的时候,在德意志扩张其影响力。面对法国的野心,由利奥波德一世起头,欧陆各大强国组成了以神圣罗马帝国为核心的奥格斯堡同盟。1688年10月,法军攻占莱茵行宫伯爵领地,很快便有计划地彻底毁灭了这个地区。

欧洲各国对路易十四的举动感到大为震惊,深怕法国下一个目标会是自己,因此很快便站在哈布斯堡王朝一方。1689年5月12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荷兰缔结了《维也纳条约》,共同对抗法国扩张,恢复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在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英国、西班牙、三个德意志诸侯国——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相继加入,组成了反法大同盟。1690年6月,比奇角海战中英荷联合舰队被法国舰队击败,法国军队8万人虎视眈眈地等候越过海峡,侵入英格兰,扶植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复位。当时,英国只有极少数的部队,形势十分危急。

奥拉夫国王面对很快和幕僚一起分析出欧洲局势的走向,并做出了并不复杂的决定——站在反法同盟一边作战。1691年的斯海尔德河口海战中,阿伦戴尔与荷兰的联合舰队以仅多了2艘的数量优势击沉了由图尔维尔指挥的37艘战舰组成的法国舰队中的6艘,打破了法国人在海上初期的连胜,一度被法国人夺取的制海权,又回到了争夺状态。接下来,以洛文哈特提督为首的阿伦戴尔海军指挥官们多次组织了对法国沿海的小规模袭扰作战,破坏甚至烧毁了一些城镇。1692年,法国海军重整后,计划再度对英国发动进攻,但他们在拉乌格海战中遭到英法阿联合舰队的痛击,损失15艘战舰。虽然一年后的拉各斯海战中,6艘掩护商船队的阿伦戴尔战舰为给友军断后全部战沉,但丧失了争夺制海权决心和财力的法国,已经无力再发起大规模的海战。最终,1697年9月20日,交战各方签订了《赖斯韦克和约》,结束了这场历时九年的战争,这份条约除了承认既成事实和少量的修正领土全无建树。对阿伦戴尔来说,唯二值得一提的是,其一,条约中确定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海岸归属阿伦戴尔,两地的地名在三个月后由阿伦戴尔政府正式定为“文兰”和“马克兰”——11世纪登上北美的维京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其二,一个月后英国单独与阿伦戴尔定约,将15世纪丹麦割让给苏格兰的设得兰群岛归还作为报酬。在当时,设得兰被认为是价值可怜的不毛之地,但两百多年后,这个群岛周边海域埋藏的黑色黄金,将为阿伦戴尔挣来不计其数的石油美元——当然这是后话了。

奥拉夫国王敏锐的眼光带来的好运还远远没有到头。1700年2月,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与奥拉夫二世在北海上的阿伦戴尔战舰“无阻”号上密谈两天,商定了联合对丹麦作战计划。6月,阿伦戴尔-瑞典联军在40天内横扫了几乎整个日德兰半岛,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附近部署了一支军队。8月丹麦便被迫签署《特兰文达尔条约》退出战争,将阿克什胡斯,东福尔,奥普兰,海德马克割让给阿伦戴尔,剩下的挪威则被阿伦戴尔“托管”15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知道这就是丹麦与挪威的永别——但他已经毫无办法。

在派出少量远征陆军配合瑞典与俄国人作战的同时,奥拉夫也在暗中准备他的后手——训练和编制引入实战经验,同时结合英国与瑞典的同类武器改进本国陆军的枪炮;海军则围绕着快速击败瑞典,将其封锁在波罗的海内为作战与整备计划核心。终于,在1709年卡尔十二惨败于波尔塔瓦,遁入土耳其避难后不久,阿伦戴尔突然宣布与英国和丹麦结盟,背刺瑞典。出乎瑞典人的意料,在边境的几次交战中,自夸素质全欧第一的瑞典陆军,却大多在相持中被虽然灵活度欠佳,但坚韧和战术素养更加过硬的阿伦戴尔陆军慢慢压制,最终被迫放弃继续交战。在海上,瑞典海军虽然在1714年的瓦尔贝里海战中利用三国联合舰队通信不畅的劣势,成功击破丹麦分舰队后撤退,但终究无法挽回劣势。1718年,从土耳其归来的卡尔十二集结起最后的八万陆军对阿伦戴尔发动一掷国运的最后总攻,11月30日,他在指挥围攻弗雷德里克斯滕要塞时被阿伦戴尔援军反包围,并在生命中最后一场战斗的最后一小时被一发在身边半米处爆炸的18磅**撕成了两半,和他在一起的3万瑞典部队大部投降被俘。

次年4月,俄军围攻斯德哥尔摩并险些将瑞典首都攻克,瑞典再也无力继续与西方邻国的战争,只得寻求和平。1719年9月17日,继承王位的卡尔十二之妹乌尔丽卡被迫在其兄战死的弗雷德里克斯滕签署了和约。阿伦戴尔在这份条约中正式收回了整个挪威,法罗群岛,冰岛与格陵兰(弗雷德里克在签署条约前夜对王储克里斯蒂安哀叹:“既然只能在出卖灵魂和血肉或者立刻死亡之间二选一,我能选的也只有不那么痛苦的出卖灵魂和血肉了。”),同时得到了瑞典的95万塔勒银币赔款。瑞典则还得在赔款后继续与彼得大帝作战(黑色幽默的是之后两年瑞典的军费很大一部分就是英国与阿伦戴尔贷款给它的,瑞典陆军还拿到了一堆两国半卖半送的军火——瑞典等于赔了三次钱:军费,赔款,贷款)。

赢得胜利,解放国土,一举击垮丹麦的奥拉夫国王被欣喜若狂的阿伦戴尔国民赞颂为“军神”,国会正式授予他“大帝”(Den Store)与“统一者”(Foreneren)称号。一百多年前,换谁都绝对不会想到,被占领的挪威,居然成功在大国之间利用外交矛盾获取时间和资源,抓住自强的机会,最终驱逐敌寇收复国土,甚至击败近在身边的列强之一瑞典,成为欧洲政治棋局上新的棋手。这一切,不过花了刚好120年。

光之航迹

1721年1月12日,完成了挪威民族复国伟业的的奥拉夫二世在病床上含笑而逝,留下遗言:“下次战争一定要继续站在英国一边。”他没有男性后嗣,王位由其长女阿斯特丽德公主继承。

和她的父亲不同,阿斯特丽德是个温和的君主,很大程度上被她出身奥兰治家族的丈夫威廉亲王所影响。因为战争结束之后的财政困难,阿伦戴尔陆军从高峰期的6万人被裁减至仅仅1.4万,军部的实力大为削弱,阿伦戴尔在这段时期的最高权力逐渐为等级议会所掌控,参加者有贵族、市民(商人/工场主)和农民三个等级。当时的国会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国会,它不是一个立法机构,只是每年定期召开讨论国家政策方针,成员是由各等级各自推举一定数量的代表组成的,同时也有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议员是由国王提名,国会其他议员任命的。国会休会时,国务由首相主持国务会议处理,国王在国务会议中需要与各位成员协商才能最终做出决策,颁布法律。

相比瑞典,阿伦戴尔最大的战略资源短板就是人力资源,要把这个国家的农业和工商业人口提升到对瑞典形成均势,需要引入十万级别的人口。与瑞典的战争结束后的1720-1740年代,阿伦戴尔派出的移民代理人走遍德意志,尼德兰和不列颠。在这二十年间,有大约23万人移居阿伦戴尔。尼德兰人和不列颠人主要是商人和技术人员,定居在城市,其中的金融从业者们带来的资本与金融运作的经验在阿伦戴尔国家银行的建立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技术移民的帮助,则让阿伦戴尔的工业技术大为进步,足以追上英法两大强国的水平;最重要的工业能力方面,在阿斯特丽德女王刚即位的1721年,阿伦戴尔只有50座工厂,而30年后,这个数字是217家。德意志人主要定居在农业地区,阿伦戴尔政府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为这些移民建设设施完善的标准化村庄。除了村里一半的居民是挪威人,以及从第二代移民开始就要强制接受以挪威语授课的义务教育,一切都还算完美。这十万农业移民结合最新的农业技术使得大片土地得以开发,到下一次欧洲大战前夜的1755年,阿伦戴尔的人口超越了140万大关。

阿斯特丽德的儿子,1754年到1773年在位的奥拉夫三世国王在阿伦戴尔的十几位统治者之中无疑是个引人注目的对象。早在青年时期,他就不仅把自己看做王国的统治者,还看做是臣民的第一公仆。奥拉夫三世颁布了宗教宽容法案,命令停止歧视犹太人和天主教徒,着手在中央银行改革财政制度,更新军备,建立预备役系统,同时组织一批学者,试图简化挪威语的结构。

1756年8月28日,普王腓特烈二世指挥95000名普鲁士军入侵萨克森,继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欧洲的下一场大战就此爆发,站在英国一边的阿伦戴尔随即对法国宣战。1657年5月3日,年近古稀的托尔登斯基尔德提督率领一支由51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南下,与法国海军在加来以北海域交战并取胜。27日,托尔登斯基尔德突袭了法国在大西洋一侧的最重要海军基地布雷斯特,烧毁了22艘战舰,成功阻止法国人向加拿大增援以及派出袭击舰长达一年半,回国后,老提督离开指挥岗位,转任利勒桑海军学校第一任校长。同年6月24日,阿伦戴尔首相阿尔布雷希特.利维内斯与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圣詹姆斯宫签订条约,商定阿伦戴尔将派出陆海军前往加拿大与英国并肩作战对抗法军。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阿伦戴尔海军在大西洋上追杀法国袭击舰,和英国陆海军一起攻陷瓜达卢佩岛与马提尼克岛,哈瓦那,巴拿马;阿伦戴尔陆军除了和海军配合袭击加勒比海的法国与西班牙殖民地,在加拿大和英国人与他们的原住民盟友在提康德罗加,路易斯堡,圣福伊,蒙特利尔,和更多没有被很多人记住的地方与法国殖民地军队战斗,还要在本土应对只剩下“大国时代”的空壳的瑞典陆军。在1759年4月28日普雷斯特哈根的初战中,大意的阿伦戴尔本土驻留部队被击败,但他们很快找到了状态:仅仅一个月后的朗厄舍战役中,阿伦戴尔陆海军合作,毙伤俘瑞军3700人。8月1日的斯豪尔德尔海战后,瑞典意识到战争没有取胜的希望,只得赶在俄罗斯对其宣战前求和。22日,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在和平条约上签字。奥拉夫对瑞典相当宽容,除了30万克朗战争赔款,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签约次日他便率领一支全副武装的舰队造访哥本哈根,与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会面“告诫”对方:阿伦戴尔已经知道了哥本哈根准备参战背刺,如果丹麦不能悬崖勒马,那么他们重组的那支舰队,无非就是在一次还是两次会战中被碾碎的问题。面对绝对劣势,弗雷德里克五世只得低头承诺无意参战。

1763年2月10日,英、法、阿三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阿伦戴尔得到了法国割让的魁北克与归属权不明的东圭亚那,同时,归属权不明的巴芬群岛正式划归阿伦戴尔。

接手巴芬诸岛和法属圭亚那后,阿伦戴尔政府将它们的新官方地名分别定为“黑卢兰”(Helluland,也是维京人对北美的名字之一),与“托莫兰”(Tømmerland,字面意思是“木之地”)。而魁北克的新名字,则采取了对原住民语言中这个词的意译“爱维兰”(Elverland,字面意思和“魁北克”一样,“河之地”)。纽芬兰的渔获,圭亚那的糖与咖啡,成为了之后几十年阿伦戴尔重要的财源之一。然而真正的大餐魁北克反而在当时被看作无可奈何之下才被选中的备胎——在时人眼中,这片广袤的不毛之地的价值还不如盛产食糖,可可和咖啡的加勒比海群岛,起码后者的产出能很快换钱。直到工业和移民时代的来临,荒原被开发,矿产被开采,爱维兰一举碾压了任何加勒比海岛屿,成为阿伦戴尔国家的“第二本土”。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08 编辑

光之航迹(下)

战争的大获全胜与大片殖民地的获得让阿伦戴尔民心士气大振,奥拉夫国王也彻底奠定了他在国会中的领袖地位。但就在奥拉夫国王的统治的后半段,随着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国会中的党争日益激化——几乎没有一个议案不是在长时间无意义的口水战后才告通过的,国家机器开始空转。1773年4月1日,奥拉夫三世向国会提出请求加强国王权力的提案,并且在国会的开幕式上发表演说强调所有党派都须抛开敌意、共同合作,并提议两党合组内阁,但这完全无法实行,因为两党都认为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我否认。从此之后,奥拉夫三世认定国会腐化无能,决心通过强力手段建立独裁制度。5月14日,在停泊在旧都阿伦达尔附近海面的王家游艇上,奥拉夫三世召集几位心腹开会,决定效仿一年前成功发动政变重建绝对君主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国王的几位亲信陆军将领将在东部和东南部发动叛乱吸引国会军主力,当国会军被牵制时,国王将率雇佣军取道海上攻入空虚的首都,解散国会重掌大权。

然而这份政变计划还没执行便失败了:奥拉夫国王的长子卡尔王储不认同父亲追求的重建绝对君主制的政治理想,并秘密与国会中的自由主义和温和保守主义势力建立了攻守同盟。他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速记下了政变计划的内容,随后把它报告给了国会中两党的领袖。之前一直为了大小问题争执扯皮不断的议员们此时以惊人的速度达成了一致:推翻国王。

6月29日,奥拉夫三世计划中的政变开始前3天。凌晨两点,保守党在军中的代表人物,海军部长卡尔.安斯特伦与卡尔王子带着两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冲进王宫,解除了卫队的武装,将尚在睡梦中的奥拉夫三世逮捕送往斯塔万格城外的军港软禁,按照政变计划准备在各地发动叛乱的陆军将领们也悉数被捕。

1773年8月2日,被软禁一个多月后,国王父子和首相卡伦菲尔特,国会议长林德曼,保守党党首耶勒和自由党党首内塞特六人在首相官邸内会谈。奥拉夫国王在得知是自己的儿子出卖了自己的夺权计划后先是愤怒,很快便转为颓丧——按照卡尔王储的回忆,他的父亲甚至这么和他说:“你去拿一把枪,对着我的心脏来上一发**,然后你们可以说我是心脏病突发猝死。这样你们想要保卫的东西保住了,我这个已经政治死亡的老人的名声也保住了,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王子和在场的首相与议长三人闻之大惊,费尽口舌才劝住父王不要破罐子破摔。最终在次日黎明,六人才达成妥协:奥拉夫国王在一个月后退位,将王位交给长子后隐居到奥斯陆西北的松德沃伦,卡尔同时会与国会达成一份协议,保证不会尝试用武力或者阴谋破坏宪政,忠实于法律和国会。9月8日,卡尔王子在斯塔万格圣奥拉夫大教堂加冕为阿伦戴尔国王卡尔二世,灰心丧气的奥拉夫则按照约定隐居到大学城松德沃伦,余生用于在历史学方面著书立作,慢慢找回了内心的平静,直到1782年在儿孙陪伴下安然去世。

奥拉夫三世尽管中年被废,郁郁而终,但后世对他仍然评价颇高。除了夺取殖民地和商业利益,打败瑞典人;他在阿伦戴尔兴办孤儿院和济贫院,建立国家科学院,废除酷刑,将原先由教会把持的学校置于国家监督之下,这使得后世的阿伦戴尔历史界对他的观感带着相当复杂的感情。就像后来的编年史作家所写的那样:“奥拉夫国王之所以背负实行独裁的骂名,不在于他发动政变,而在于他的政变以失败告终。”

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进行,卡尔国王开始考虑给自己的大舅英王乔治三世帮忙打击北美的“乱党”。1778年,他向国会提出了帮助英国镇压北美革命的计划,掌控国会的自由党为了讨好英国以进一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与贸易份额,也同意参战。在战争中有大约4800名阿伦戴尔陆军军人从爱维兰出发,前往美国与英军协同作战,他们当中的668人在这场战争中长眠于北美大陆。此外阿伦戴尔海军在北海,大西洋,北美东海岸也与荷兰,法国海军展开了多次海战,共计战沉5艘巡航舰,9艘炮艇(Sloop);击沉1艘74炮战列舰(法国),8艘巡航舰(法国5荷兰3),15艘炮艇(法国3荷兰7大陆军5)。到了战争结束后,英国只支付了承诺垫付的1000万英镑战费的六成,面临财政危机的自由党政府很快被迫总辞职,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直到1790年宪法的通过方告结束。

到了18世纪80年代,阿伦戴尔国内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已经形成了国内最为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拥有与自己地位相匹配的政治权力,对旧体制表现出日益增加的不满,而标榜“理性,自由,平等”的知识分子也成为这一阶层的代表。1783年,阿伦戴尔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旧都阿伦达尔成立了人民党,该党激进派深受卢梭思想影响,甚至号召推翻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这种情形下,政治嗅觉灵敏的首相林德曼察觉到必须做出妥协。他说服卡尔国王下令召开制宪会议,并任命自己为制宪会议主席。1788年,宪法草案在制宪会议获得通过,这份草案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规定新的国会议员产生方式为各郡根据人口多少确定议员人数,年纳直接税超过80克朗的25岁以上男性公民(约占当时人口的9%)拥有投票权,而地方行政长官由选民投票直选。法律的产生也不再是由国务会议讨论颁布,而需要国会的投票表决方可通过。国王从此以后逐渐失去了大部分权力,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此外宪法草案还写进两条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政治权利,各种自由以及私有财产不得侵犯。

1790年6月29日,卡尔二世在经国会议员表决通过的宪法草案上签了字,这部宪法几经修订一直沿用到今天。阿伦戴尔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现代成文宪法的国家,只比美国晚了三年。这部宪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满足了资产阶级要求更多政治权力的诉求并且自上而下地终结了革命,从而为之后国内的建设和工业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而且自此以后,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在这个国家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再未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天道昭昭

从1792年到1815年,欧洲的战争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为了扼杀法国革命,奥地利、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英国结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共和政府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如全国征兵、军事改革、总体战等战胜了各国。到了路易十六的十周年忌日时,半个欧洲已经化作焦土。远离战火的阿伦戴尔却希望这场战争不要快点结束,因为拿破仑的战争完全没有触及到它的土地,而各种商品和原料的价格却成倍上涨。拜战争所赐,所有的产品:木材,船舶,鱼,钢铁制品,武器的销路都很广,以吨计算的货币像潮水一样流进出口商和工厂主的口袋,工厂和新古典主义式的豪华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建造。昂贵的家具,伦敦的时装,纵情的狂欢和无虑的奢华生活在上流社会中盛行数年之久。

但随着战局的发展,特别是在1807年英阿联军火烧哥本哈根后,阿伦戴尔的统治阶层开始不再满足于靠海上战斗的胜利与出口商品发战争财,主张“打进丹麦本土,让他们用血偿还血债”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按照阿伦戴尔的官方史观,从公元1389年起一代代挪威民族仁人志士的斗争,奉献和牺牲,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解放国土,攻入丹麦,雪此国仇。而随着丹麦海军的坏灭和瑞典随着政变退出战争,看起来一切可能阻挠他们向哥本哈根进军的阻力都至少暂时不复存在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阿伦戴尔会很快进入陆上作战,因为战争的结局还很难预料,拿破仑的“大军”依然在欧洲大陆上横扫四方,所以反复盘算“千万不要失算”和“千万不要加入遭失败的一方”的这种思想,使得阿伦戴尔的决策者忐忑不安,犹豫不决。

当时阿伦戴尔的政坛分为三派观点,第一派主要是和英国有密切商业往来的工商业资本家,他们的口号是“不要误了班车”,鼓吹赶在一切都结束之前立刻在英国支持下登上丹麦的土地,攻陷哥本哈根。第二派是代表小市民和富农利益的人民党,他们认为不应该去主动与拿破仑正式撕破脸。第三派人数最多,影响最大,主张继续持观望态度。有趣的是,第一派和第三派的分歧是在两个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自身的内部发生的,两党自身都分裂为亲英派和观望派。在自由党内,其领袖小弗朗斯.林德曼一般来说还能维持党纪,但在保守党内则充满了各种纠纷,以至于该党在1805年围绕参加哪一方作战的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分裂出独立党这个新政党。

1811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决定了阿伦戴尔在战争中最终的立场。1811年10月10日,阿伦戴尔战争部下属的谍报机关“39号办公室”向战争部长马库斯.乌尔夫.奈特菲耶尔提交了一份潜伏在丹麦的间谍获得的代号“香槟酒”的情报文件。

这个军事计划包含两部分:1.丹麦将试图联合俄罗斯和法国,调出俄军波罗的海舰队与法军至少一个军团加入北进作战。2.在俄海军击溃瑞典海军主力后,护送法国陆军主力登陆瑞典,以一记“左勾拳”打穿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重建卡尔马联盟!

在后世持阴谋论观点的人看来,“香槟酒”计划是一份不折不扣的九一八式骗局,纯粹是因为阿伦戴尔统治集团想要一个入侵丹麦本土的借口而编造的产物。首先丹麦海军主力已经在1807年第二次哥本哈根强袭作战中近乎全灭,而当时俄罗斯和法国的同盟早已貌合神离,离破裂只有一步之遥,这种情况下,指望亚历山大沙皇去为拿破仑皇帝火中取栗选择与英国全面敌对,就为了援助一个小小的丹麦?但这些都不要紧,因为阿伦戴尔的统治者们需要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10月25日,在秋季国会上,知晓“香槟酒”计划存在的首相小林德曼“不小心”说漏了嘴:“是的,我们的国家安全处在丹麦的威胁下,情报部门甚至已经掌握了丹麦的具体作战计划。”这句话无疑是爆炸性的,从报纸的头版到街头巷尾的耳语,无处不在谈论丹麦计划侵略阿伦戴尔的爆炸性新闻。1812年3月23日,向来主张进一步扩大战争的保守党领袖尼尔斯贝格率领他的政党在大选中击败自由党出任首相。他在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会见英国公使亚历山大爵士。在这次会见中,亚历山大建议阿伦戴尔即刻展开地面行动,并说这是阿伦戴尔应有的态度。不过尼尔斯贝格首相依然下不了决心,他请求亚历山大将他的顾虑转达给英国首相亨利.阿丁顿。

4月24日,阿丁顿给尼尔斯贝格回了信:“阁下,拿破仑和他的傀儡们最后将会一败涂地,这是毋庸置疑的。英国已经宣布了自己的决心,任何有远见的人都不会对此有所怀疑.......我们拥有不可抗衡的制海权,更多的财富与技术资源。我们决心要打败万恶的科西嘉矮子和他那些自甘堕落的同谋者们——其中之一已被打得遍体鳞伤,无可挽救(指丹麦)......如果阿伦戴尔及时抓住良机,便能得到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好机会;如果阿伦戴尔同我们站到一起,又获得大不列颠所能给予的一切援助,便可确有把握地获得最后胜利。我确信阁下是能认清世界大势的。”作为这封信的物质保证,他同时告诉尼尔斯贝格,英国海军的一个分舰队和英国陆军一个旅将参加对丹麦的作战。

尼尔斯贝格收到这封信后,在次日早晨觐见了国王。卡尔国王召集陆军部长,海军部长, 国会两党领袖紧急磋商,最终所有人一致同意开始陆上行动向丹麦本土进军。8月10日,英国与阿伦戴尔在伦敦签订条约约定了对丹麦最后的海外领土的瓜分细节,维尔京群岛分给了阿伦戴尔,英国则要走了丹麦在印度的所有商站。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09 编辑

天道昭昭(下)

9月2日上午,格雷嫩角东北16海里的公海上,阿伦戴尔海军以巡航舰顽强为旗舰的一支分舰队与丹麦海军的炮艇发生了冲突,阿伦戴尔军舰仰仗船大,两次用舰体推挤丹麦炮艇。10点36分,丹麦炮舰终于按捺不住,向顽强开火,阿伦戴尔海军等的就是这一炮,当即开火用压倒性的火力将在场的6艘丹麦炮艇送进海底。当格雷嫩角海战的消息在次日传到斯塔万格时,阿伦戴尔的军政高层终于找到了动手的机会——他们早已准备好了同丹麦算总账。对于一场军事行动来说,这是一个很合适的时机,拿破仑的大军已经前往俄国,法国已经无法支援丹麦这块孤岛了。非常凑巧,潜伏在哥本哈根的特工发来了一份这样的报告,说9月1日,早已惊慌失措的丹麦宪兵在哥本哈根胡乱逮捕了几名阿伦戴尔商人。阿伦戴尔的宣传机器马上开动起来,将丹麦政府近乎神经质的躁狂状态宣扬得举国皆知,最后再加上一句——“膺惩暴丹,一雪国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连最小的孩子都能从中看出,战争已不可避免。

从1812年春天开始,丹麦号称在全境动员5万国民志愿军,编成了13个国民兵旅和国民兵团。但是既没有足够的军士官指挥也没有足够的武器来武装他们,这些纸面上的部队只能是从事万岁冲锋的炮灰。除此以外,出身佃农的士兵通常由贵族军官指挥,由于长期的阶级隔绝再加上缺乏训练和磨合,他们对这些军官既不信任,又害怕或鄙视,响应号召或是被强征入伍的人往往领不到装备,住不进营房——如果不是1812年6月法国紧急援助了12000支沙勒维尔M1777燧发枪的话,很大一部分国民军将会空着手上战场。更糟糕的是,由于官僚的腐化和无能,和气候欠佳带来的农业歉收,这些国民军的后勤供给严重不足,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营养不良事件(参考韩战中南军的“预备军事件”)——按照不同的统计数字,大约有2000多名国民军士兵在军营里或行军中死于营养不良或由此引起的疾病。

负责进攻哥本哈根的部队由英国日德兰军团(下属一个英国师团,一个英国轻步兵旅团和一个英国炮兵旅团)与奥古斯特.萨缪尔.华伦中将指挥的阿伦戴尔第1军组成,后者包括近卫旅团,第2旅团,第3旅团,第1骑兵旅团,第2炮兵旅团和海军陆战旅,两者合计总兵力约4.9万人(含后勤单位),阿伦戴尔海军海峡舰队(二级战列舰3艘,重巡航舰10艘,炮艇11艘)提供支援。按照早在1809年就制定好的作战计划,进攻部队将兵分两路:日德兰军团在日德兰半岛登陆作为佯动力量造成战略误判;阿伦戴尔第1军则将稍后在西兰岛本土登陆,直插哥本哈根,从而攻陷丹麦首都一举决定战局。

9月11日早晨8点,日德兰半岛西北的布洛库斯突然遭到英国海军的炮击,等到日德兰半岛的丹麦守军司令部收到警报,派去援兵时,登陆的英国部队已经向奥尔堡前进,并在9月14日夺取了这座城市和周边的防御工事,匆匆赶来的丹麦援军见势不妙,急忙向哥本哈根派出信使要求派来更多的援军。但就在丹麦驻扎在西兰岛上的部队被调往西部不久后,阿伦戴尔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突然对赫尔辛格发起了进攻,在两天的战斗后夺取了该城和附属要塞,很快作为主力的阿伦戴尔第1军便开始从这座城市源源不断地登上丹麦本土。整个西兰战役期间,阿伦戴尔只投入了三个龙骑兵团,两个枪骑兵团和三个胸甲骑兵团,尽管这些兵力放在大陆战场根本不值一晒,但对付孤立无援的丹麦守军已是绰绰有余;比如说在赫尔辛格南部的克维斯加德(Kvistgård),丹麦指挥官维特施拉格少将原本指望靠着两个国民兵团防守半个月,但在阿伦戴尔霍达兰胸甲骑兵团的一轮冲锋下,这些壮丁就大多数溃散投降了。

1812年11月2日到4日,丹麦西兰第2步兵团,第2近卫步兵团,和两个国民兵团在格莱萨克瑟(Gladsaxe)附近的工事掩护下做了最后一次固守的尝试,结果损失六成部队,战死者超过1200人。而当面的阿伦戴尔第3旅团虽然阵亡也有500余人,但提前达成了进抵哥本哈根北方的目标。11月8日早晨,压制了日德兰半岛上丹麦军的英国陆军日德兰军团一部也乘船在西兰岛登陆,凯尔斯特鲁普(Kelstrup)附近的丹麦部队只能边打边退。11月10日,弗雷德里克六世的特使,陆军少将安德列斯.德.梅扎被派往彼得斯堡(Pedersborg)试图重整部队,但最后他与前线指挥官埃尔拉赫少将的争执演变成了互相谩骂,要埃尔拉赫马上滚蛋。最后,当少将质问和他平级的特使有没有进一步的策略,能不能和敌人进行谈判时,德.梅扎拿出了一份弗雷德里克国王的手谕:“所有部队都不能考虑投降,都必须奋战到底,与敌人短兵相接直到战死。”随后就忙不迭地赶在挪威人的封锁线合拢前逃回首都了。

在一个星期令人不安的宁静后,哥本哈根内部的秩序慢慢稳定下来,士兵和动员的平民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强城市的防御工事。然而,11月19日,厄勒海峡突然传来震天动地的巨响,无数炮弹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啸叫声从海峡对面飞过来——在陆军支援下突入海峡的阿伦戴尔海军开始从海上炮击丹麦首都的防御体系。几天后,阿伦戴尔陆军第2炮兵旅团下属的三个重炮团也在哥本哈根的西北面和西面完成了展开,48门24磅重**炮和24门18磅加农炮对哥本哈根城内的各大要地和附近的要塞开始了炮击,在两天的对射后压制了丹麦人的反击炮火。

战斗还在继续,但哥本哈根的失陷时间已经是个开始倒数的数字了。11月24日,丹麦历代国王和政府投资了几百年的哥本哈根海军船厂,连同一切器材和库存物资都被一起焚毁了。哥本哈根市民目瞪口呆地看着军人和政府职员在被征召的国民志愿军的帮助下,在哥本哈根海军船厂到处放火,把兵工厂炸毁。但依然有一批极富勇气的人想到的不是破罐子破摔。国民志愿军独立骑兵旅的官兵在11月25日骑着战马出城,向城外的阿伦戴尔部队发起了孤注一掷的冲锋——结果他们正好撞上了对方前卫的线列步兵部队,在几次骑兵与方阵的对冲后,独立骑兵旅损失了1/3的人员,只得不甘地撤回城内。

12月11日,二十多天的围攻后,哥本哈根城中的食物储备已经仅够支撑两天,平均每天有50名士兵和平民在炮击中阵亡。当天中午,弗雷德里克六世在阿马林堡的地下室召集高级官员进行了一次高级会议,城防司令斯科鲁普垂头丧气的宣布:“食品枯竭,弹药和药品也将在2天内耗尽,与其做无谓的牺牲,不如考虑接受挪威人的劝降书。”弗雷德里克国王还想摆出王者的架子,但不等他开口,首相科尔斯加德就接过话头:“现在我们的援军已经不可能到来,哥本哈根断无解围的可能。与其在巷战中让这座城市遭遇毁灭,还不如赶在一切都无可挽回前停止无谓的抵抗,把这座城市尽可能完好地交到下一代手中。你们认为呢?”无奈之下,弗雷德里克国王只得让在场的官员们举行表决,最后的结果是支持7反对4,丹麦王国首都向入侵者打开城门的决定就这么被做出了。

他派一名参谋骑马举着白旗前往华伦中将的司令部,但中将冷冷地回答道:“除了你们的最高司令官前来投降,不然我一概不予接受!”于是,弗雷德里克只得亲自垂头丧气地到华伦中将那里去签订投降书。

双方会见的场面极具戏剧性。为了避免持久战,华伦中将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不知道丹麦人还有多少补给,能坚持多久。最重要的是,如果拿破仑在俄罗斯取得大胜,而哥本哈根的守军又不同意投降,那么到时候恐怕就是我们自己被围攻了。”当弗雷德里克国王被请到司令部里的一处帐篷见到华伦中将时,中将毫不废话地用法语直接开问道:“我只有一个问题问您。是否同意投降?您本人,您的士兵,您的臣民的生存取决于这次选择。”(Je n'ai qu'une seule question pour vous. Acceptez-vous de vous rendre? La survie de vous, de vos soldats et de vos sujets dépend de ce choix.)面容憔悴的弗雷德里克已经失去了全部的自信。尽管之前还想保全几分面子,但他屈服于心中的绝望,只好小声地回答道:“我同意。”(Je suis d'accord.)下午3点50分,他在投降协议上签了字。

12月12日,早晨8时。哥本哈根城外的阿伦戴尔军人三呼万岁,扬声歌唱,第3旅团下属的奥斯陆团开入撤除防御的哥本哈根,开始解除城内丹麦守军的武装。按照阿伦戴尔方面的官方战报,此役阿伦戴尔陆海军共毙伤丹麦正规军和国民军9500人,俘42700人,其中将官32名,校官408名,尉官1886名,被俘者中包括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和他的家人。令人惊讶的是,兼任军管会主席的华伦中将却表现出了预期之外的惊人克制。哥本哈根入城式后极少数犯下抢劫和强奸罪行的阿伦戴尔士兵都被军管会军法处管理的宪兵部队逮捕,并送交军事法庭进行审判。而战前丹麦媒体恐吓的什么“挪威军队占领首都后必将执行报复性的大屠杀”自然也成了一个大写的“SPØG”(笑话)。弗雷德里克国王和他的家人先是被软禁在阿马林堡宫内,但仅仅十几天后的圣诞节时,败军之帅弗雷德里克在与前来慰问驻丹麦部队的卡尔国王会面不久后,就被释放了。

随着哥本哈根的投降,丹麦战役的主要部分结束。1813年2月12日,丹麦代表在《哥本哈根和约》上签了字。对于已经失去一切的丹麦来说,就算反法联盟再怎么黑心也实在榨不出油水,所以这份条约基本只是一次对既成事实的确认。条约规定丹麦陆军被限制在2个师4个旅的规模,海军吨位不得超过25000吨;西半个维尔京群岛也被赠与阿伦戴尔,所有的远东殖民地收归英国。讨论过程中阿伦戴尔代表甚至提出丹麦向他们割让日德兰半岛以东诸岛,但不愿过分削弱丹麦的英国和奥地利对此意见颇大,最终只得放弃。当年7月29日,斯提克勒斯塔战役纪念日,卡尔二世在参拜特隆赫姆大教堂,以彻底击败丹麦的军功告慰挪威诸代先王的在天之灵后,做了这么一番演讲:

“......1812年的战争,是我们民族对祖先的期望的最终答卷。上溯到公元1599年,为了挪威国家的独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上溯到公元1389年,为了挪威民族的自由而战斗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今天我们可以这么告慰他们:‘你们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了。’对于这些没能看到这一天来临的人们,我们这些当代人自由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和感谢。”

仿佛命运的玩笑,几个月后,签署了和平条约的北欧三国的联合部队参与了莱比锡的“诸民族之战”。在这场会战中,以贝尔纳多特为主将,华伦为副司令的斯堪的纳维亚集团军充当了预备队的任务。在会战的后半段,瑞典龙骑兵和阿伦戴尔胸甲骑兵的一次大胆的冲击,攻陷了莱比锡外围的蓬恩斯多夫,逼迫拿破仑不得不放弃莱比锡,三万法军官兵被困在被炸断的大桥后面做了联军的俘虏。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14 编辑

崭新世界


1819年7月14日,同肺结核进行了几年痛苦的斗争后,卡尔国王在奥斯陆的林特斯比别墅去世,因为其子伊维尔王储早逝,他把王位传给了18岁的长孙埃德加。1826年圣诞节埃德加迎娶了与他相恋数年的拉尔维克公爵的女儿伊顿,两人结婚一年后就生了一个白金色头发的女儿,即后来的艾尔莎女王。奇怪的是艾尔莎的双亲头发颜色一个是棕红色,一个是深棕色,这两件事在阿伦戴尔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宫廷中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1834年,自由党的领袖罗伯特.埃森赢得了大选,埃森在上台后确实办了些实事,比如建立义务教育系统,规定结社自由等等。但是埃森和他的政权面对不断增长的外部和内部压力,包括日渐兴起的无产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英国对阿伦戴尔的关税保护政策的不满,以及中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政治权利的要求,显得应对乏力。在1831年,由英国工程师设计的第一艘蒸汽船“石楠”号在斯塔万格的港口下水,克拉格勒依托附近的优质铁矿建立起了庞大的钢铁厂,它的第一批工人中有一半是来自冶金业发达的威尔士和苏格兰。

1835年,连接斯塔万格和克里斯蒂安桑的第一条铁路开始动工。纺织工业和木材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犹太人苏德贝格开办的苏德贝格纺织厂,以及希恩造纸厂。随着交通的改善,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农民出售产品变得比较容易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本国的工业产品,特别是服装,而这些产品早先大部分是由农民自己生产的。但到了1843年,当银行因为无法收回贷款大批破产,经济危机如死神般到来。当时每吨钢的价格下跌了50%,无处出售的钢铁积压了2万余吨,四分之一的工人失业,对于这些人而言,能够找到些搬箱子扫大街之类聊以糊口的零工,就算是幸运的了。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者合流,掀起了要求扩大选举权和社会保障的政治运动。国会自1790年以来从未重新划分既有的选区,只在1816年设置了新领土的选区,一些所谓“鬼镇”,也就是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在国会中依然有议员;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

早在1841年初,工人团体领袖,来自匈牙利的政治流亡者维克多.科瓦茨就拟定了一份《十一点纲要》,提出了几点要求,其中包括:21岁以上男子有普选权,选区大小人数平等,选举由不记名投票决定,取消参选财产限制,每年进行一度选举,在每一村镇均设立一所公立小学等。《十一点纲要》公开伊始被一些激进团体认为太过温和,但它的主张很快在普通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大城镇纷纷举行大型集会响应。1845年4月4日的大会上推举出50名代表,参与起草请愿。至6月请愿完成,上呈至国会。然而在国会中占优势的保守党对这份请愿一面在口头上答应请愿代表“会认真考虑意见”,一面则极力拖延阻挠国会审议请愿书。

运动中一直以来存在的激进派最终失去耐心,组织暴动。政府方面予以镇压,并逮捕了部分运动领导者。9月14日大会被迫解散。这些更激化了激进派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11月4日德拉门发生武装暴动,暴动者要求释放被捕者。政府调动军队镇压,造成流血事件,10名暴动者被打死。此后大量运动参与者被逮捕判刑。翌年一位苏格兰移民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组织展开了一次新的请愿活动,这一次共征集了3万人的签名,国会终于意识到众怒难犯,开始着手制定宪法修正案。

在这样一种政治动荡的时期,获得友好的外部环境就越发重要。埃德加国王出访了瑞典,英国,荷兰等国,改善了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1845年11月,阿伦戴尔与瑞典签订了带有共同防御同盟性质的《斯德哥尔摩条约》。丹麦虽然不在其中,但这个同盟主要不是对付他的,而是针对胃口越来越大的沙俄。1846年6月,国王夫妇乘“进取”号军舰经海路访问普鲁士,在回程途中经过卡特加特海峡时神秘失踪,直到几天后才在瑞典海岸捞起了几块残骸。事后的调查认定他们陷入了一场风暴,船毁人亡,但始终有人认为国王的遭难绝不是事故那么简单,民间立即编出一则故事,说国王是丧命于德国人的暗算。7月20日,政府发布国王不幸遇难消息的当日,18岁的王储艾尔莎公主在一片悲痛声中继位。国会任命了前首相哈拉尔德.安斯特伦为摄政,同时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海难的细节。

像是为这不景气的年头再添上一些麻烦,1849年2月卡特拉火山爆发,小半个冰岛被掩埋在岩浆之下,喷射入平流层的火山灰遮蔽了阳光,在原先转暖的4月放在室外的水盆很快就会结冰,复活节典礼不得不改到能生火的教堂里举行。7月21日,在一个下着小雨的上午,艾尔莎女王的加冕典礼在圣奥拉夫大教堂举行,30年后,一名王室卫队成员回忆道:“陛下脸色苍白,双手发抖地接过权杖和王球,脸上竭力绷出平和的神态,但是......熟悉她的人都能看出不对劲来——我们在进入宫中时就被告知她精神有点不正常,经常为了毫无必要的事与人争吵然后半天一句话不说,还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

到了当天晚上的舞会时,艾尔莎又因为妹妹安娜公主看上了参加加冕典礼的瑞典王子奥斯卡(后来的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与她大吵了一架,然后离开人群回到自己的房间,给安娜留下一张只有两句话的便条:“我受够你们这些想抛下我一个不管的人了,我现在只想抛下这一切,去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度过一生。如果你愿意的话,王冠可以戴在你的头上。你的姐姐。”女王换了件普通服装戴上帽子顺着雨水管爬下窗户,试图扮作一位提前离开的宾客赶在有人发现不对劲之前远走高飞,她的计划成功了一半——艾尔莎成功地骗过了门口的守卫(这要归功于她临时涂抹的浓妆)。第二天早上,“女王失踪了”的消息就传遍了首都的大街小巷,斯塔万格警察局和首都驻军宣布封锁全城,展开了三天的大搜查,结果一无所获。但一个月后,躲在萨克里斯布的王室别墅里的女王还是被告密的侍从带着安娜公主找到了。当安娜找到这里时,艾尔莎已经在这里待了两个星期。姐妹两人说了些什么已经无法知晓了——没有书面记录,也没有在场当事人,按照民间故事的说法,女王“被妹妹一把毫无抵抗地横抱出了别墅”。

9月11日,安娜带着姐姐回到了王宫,这件事后来被迪士尼和安徒生的童话《冰雪女王》融合改编成了电影《冰雪奇缘》。有趣的是,自从跟着妹妹从藏身处回去以后,艾尔莎和安娜便形影不离——让她搬进了自己的房间;接见使节,参加会议,出席典礼,出访外国也让妹妹伴随左右,甚至下令安娜以后不要和外国人结婚:这样她就可以一直陪在姐姐身边了。这些举动自然招来了许多暧昧的猜测,后世的史家们干脆给了她一个“妹控女王”的绰号(至于女王本人,日后她公开表示:“没有安娜陪在身边,我连一天都难以忍受”),但毕竟从法律上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安娜公主是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姐妹同住一室也说不上有什么问题。

插句题外话,《冰雪奇缘》的编剧珍妮佛.李在今年4月爆料,在2012年5月迪士尼曾经将电影的剧本拿给阿伦戴尔王室征求意见——结果对方在看过它后提出的要求修改的“有损王室形象”之处是如此之多,几乎相当于把整个故事完全改动了。在中期剧本里,艾尔莎因为嫉妒妹妹安娜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而自己作为王储却要受到种种限制,在加冕典礼当晚的舞会上自己溜出王宫,同时为了报复主动制造出了永恒冬天,后来在冰宫里和与安娜吵架时用魔法冻住了妹妹的心。在最后上映的版本里,这些部分全部改掉了,艾尔莎被塑造成了因为无法控制的魔力不断受罪,但是一直善待所有人这一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近乎圣徒般的形象;而大反派汉斯的身份也从阿伦戴尔的海军军官改成了南方小岛(被认为是影射丹麦)的十三王子。电影插曲的英语和挪威语版本甚至是迪士尼与他们逐字逐句讨论通过才采用的。

作为提出这些要求的回报,阿伦戴尔王室同意迪士尼用自己的名义为电影进行宣传,二公主安娜(顺带一提,她的姐姐——第二代艾尔莎公主是阿伦戴尔空军的F-35A隐身战斗机飞行员,妹妹弗洛伦斯则在海军飞FA-18E舰载战斗机)则作为顾问前往美国参与了电影的后期制作和修改,并出席了首映礼。而丹麦方面对此则非常愤怒,丹麦政府更是罕见地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公开信,这样指责迪士尼“......如此无原则地迁就一些不负责任的人的要求,间接地成为了他们诋毁外国形象,挑拨国际关系的工具。对于这样的作为,我们感到十分遗憾。”

在女王加冕后,阿伦戴尔国会部分履行了向民众做出的两项许诺。1852年9月22日,第18届国会通过了第6号宪法修正案,赋予所有30岁以上男性公民完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投票方式改为不记名投票,在随后三十年的两次选举改革后,投票权被扩展到成年人口(21岁以上)中的40%。到了1907年,女性也被赋予了选举权。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里,阿伦戴尔国内的冲突迅速让位于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工业巨头们由于发现了机器的生产能力,便筹措资金,成倍地扩大生产。收割机,纺纱机,电报,汽船,铁路等新发明不断涌现,工厂和铁路的建设者大踏步地前进,后面跟着人数不断增长的产业工人大军。轮船取代了昔日的帆船,铁路取代了昔日的国道公路。

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不断通过国际贸易流入国库,增加国家的流动资金;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业,让大众可以容易地打破上层阶级对知识的垄断。十九世纪下半叶阿伦戴尔工业化成就的最大标志之一就是造船业的发展。在19世纪初,高昂的运输费用阻碍了向远处运送货物和资源的开发利用。1850年代和1860年代高速发展的蒸汽动力船舶迅速改变了这种情况。蒸汽动力船舶相比帆船完全不受风向的影响,可以全年运行,而且适航性远超帆船。新的贝塞麦式和西门子式炼钢法也在1860年代后得到全面普及,钢产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造船所需的钢材可以无需进口。在40年的时间里,阿伦戴尔的造船吨位数增加了9倍,1864年阿伦戴尔船级社(Stiftelsen Det Arendelske Veritas)在斯塔万格成立,后来它成为了世界三大船级社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铁路建设,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开发以前因为多山和寒冷难以开发的内陆地带,以及作为水运的补充。从1851年到1875年,全国投入运营的铁路线总长由389公里增加到2721公里,运输货运总吨次从1295680吨增加到7635630吨。同时随着出口市场的扩大,林产品加工业与机械制造业等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工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同时政府将大笔资金投入到兴办教育和建立公共设施当中去,公立学校,图书馆与医院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建立。列举数字虽然乏味,但阿伦戴尔在这段时间里的进步确实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平均寿命从1851年的48岁提高到1894年的63岁;所有7至15岁的儿童都接受6年的免费义务教育,文盲率从1851年的42%下降到1874年的12%,到1899年进一步下降到不足3%。

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克拉格勒从一座小镇变成了烟囱林立的的工业中心,出现了一大批钢铁厂和机器制造厂。日后发展成拥有六位数员工的庞大跨国工业复合体的麦克米兰工业,当时还只是安东.斯托克于1838年在克拉格勒城西的格洛纳斯莱恩创立的小小翻砂铸造厂,到1858年已经发展成了股份公司,工人增加到一千人,又过了二十五年后工人的人数又翻了十五倍。在这个厂的发展过程中,由普通钳工提升为总经理的杰出工程师苏格兰人赫伯特.麦克米兰起了重大作用,他用硬铸件制造了当时世界上质量最好的船舶传动轴。后来斯托克的工厂被他接掌后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转行生产特种钢材,机床,铁道设备,火炮和涡轮机,进军造船业,被时人称为“北方克虏伯”。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2:0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14 编辑

崭新世界(下)

麦克米兰还设立了著名的“机械电气研究所”,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工程师和发明家,包括冲压发动机原理的提出者罗伯特.胡思贝格,船舶电传动系统的发明者马格努斯.埃里克森,以及最重要的人物——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化(做功大于能耗)的燃气轮机的埃吉迪乌斯.埃林,他在1919年出任麦克米兰的第一任研发总部总监,并因为功绩被女王的外孙埃里克三世国王授予子爵爵位,人称“涡轮机子爵”;到了二战前夕,麦克米兰成了欧洲最大的燃气轮机生产厂家。除了麦克米兰工业以外,阿伦戴尔有名的重工业企业还包括1814年在东部山城康斯堡建立的康斯堡王家兵工厂(1917年改组为国有控股的康斯堡军械公司, 1981年重组为康斯堡集团旗下的康斯堡航宇,康斯堡精密和康斯堡防务),加以扩建的卑尔根海军船厂,新建的奥斯陆卡尔斯塔德船厂,费尔摩尔精密制造公司和位于奥斯陆西郊的瓦塞尔化工,位于克里斯蒂安桑的科瓦涅尔造船公司,尼伯班克机械公司(后两者在1912年合并成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科瓦涅尔机械造船公司),发明家尼尔斯.沃尔特森.阿森开办的阿森武器公司(北欧最大的弹药生产商劳福斯弹药公司的前身,世界上第一家制造现代**和**的兵工厂,1923年被阿伦戴尔政府收购),制造精密仪器的西姆拉德公司等等。而发展最快的轻工业门类是依托境内大片的森林发展起来的木材工业,特别是火柴业和造纸业。

由于采取现代化的耕作方法,引进高产品种,新建排灌设施和农作物的多样化,从1850年到1900年,小麦产量增幅为155%,大麦约250%,而燕麦和马铃薯为50年前的4.5倍!渔业方面种群生物学、生态学、洋流知识带来的渔业资源定位和渔船队吨位的增加,蒸汽动力的引入大幅提高了捕捞量和效率。出生率的增加,人均寿命的延长与移民的到来(主要是瑞典人与德国人,还有一些华人),使得本土(挪威+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冰岛)的人口从1850年时的298万上升到1875年的439万,到了1900年更达到588万。

在1831年到1930年99年间的移民大潮当中,有大约140万挪威人和冰岛人背井离乡前往新世界,他们移民的目的地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等,但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地都是文兰。大约15%的移民(21万人)后来返回了家乡,但剩下的人中的75%(90万)就这样扎根在了阿伦戴尔的“Ny Grense”(新边疆)。在19世纪上半叶,来自欧洲各地,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的移民纷至沓来,让阿伦戴尔在北美的统治中心,文兰王国的首府新康斯堡摇身变为北美第二大城。但这种发展趋势并非平稳进行。1837年,法裔起义反抗强制挪威化政策失败,继之是连串的放逐及监禁惩罚。新上台的人民党政府受制于内外压力,被迫转向主要依靠意识形态与经济循环的“软性同化”政策。

为了鼓励增加人口,文兰政府和当时的加拿大与美国一样,大力吸纳移民,通过移民公司在斯堪的纳维亚,德意志,英国,荷兰等地区进行移民北美的宣传工作。1842年,时任文兰总理安德烈斯.拉尔森甚至下令用英语在美国和英国出版文兰的相关法律。其中最大的移民活动来源自然是斯堪的纳维亚。1844年,阿伦戴尔与丹麦和瑞典政府成立了一个联合办公室负责管理向文兰移民的事项。1846年6月,这个办公室组织的第一批主要由挪威人和瑞典人构成的移民团来到了文兰,定居在新康斯堡和周边的卫星镇中。

斯塔万格的阿伦戴尔中央政府对于向文兰移民倾注了十分的热心,毕竟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对殖民地蜻蜓点水榨钱完事的思维不同,他们是真心把文兰作为阿伦戴尔国家的第二本土来开发的。教会的牧师在星期日布道中告诉听众:“开拓新边疆是同时为祖国和上帝服务的高贵奉献”。保守派媒体将前往文兰的移民形容为充满爱国情操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的“最美爱国者”:“只有那些最为懒惰且冷漠的人才会将移民文兰视作一种‘抛弃幸福’的愚行。我个人是很建议他们自己去试一下看看这是不是真的‘抛弃了幸福’。”自由派媒体也将向北美移民作为分流农村过剩人口和缓解城市中工商业的劳资矛盾的选项之一。甚至有官员在时政周刊《海风之声》上撰文声称:“如果在未来的欧洲大战中我们不幸失去了挪威,那至少我们还能退往新大陆重新开始,直到借助正义一方联盟的力量夺回她的自由。所以还有人认为开发文兰不值得我们全力投入吗?”

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蒸汽船舶在航运业的普及,国际航运公司经营的大型远洋班轮成为一种高效率的跨大西洋客运手段。大型蒸汽客轮的速度和运载量都有显著提高,使得船票的价格更加亲民。当时的斯堪的纳维亚移民主要先通过铁路(挪威/瑞典)/客船(丹麦)前往奥斯陆或者斯塔万格,在那里乘上阿伦戴尔-劳埃德或者爱维尔公司的跨大西洋班轮,一部分在纽约下船前往美国,另一部分驶向圣劳伦斯湾口的七岛港,在那里换乘火车或者客轮前往新康斯堡,爱维兰斯塔,圣约翰三者之一,最后从这三个中心城市出发,沿着公路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到1880年,文兰的三座主要城市,新康斯堡,爱维兰斯塔,梅特斯维克都已经是人口以十万计的大型城市,其中最大的新康斯堡人口已经超过30万,修建了海军船厂(此时还只是负责建造一些在圣劳伦斯河和近海巡逻的蒸汽无防护炮舰),兵工厂,机械厂,甚至一座钢厂和一座化工厂,还铺设了联通市郊卫星城的城际窄轨铁路。按照1900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文兰王国的人口为4,333,506人。

在国家经历着飞快的进步的同时,女王本人也享受着这一切带给她的财富。除了每年三百万克朗的年金,她还继承了父亲留给她的多处地产:格拉斯霍门岛上的王宫,在卑尔根,奥斯陆和旧都阿伦达尔各有一座行宫,在几条风景绝美的峡湾旁,努尔湖畔的希恩还有内陆的约通黑门山脚下等名胜所在之处都有观景,消夏或者滑雪别墅。她在为自己的别墅挑选家具,布置艺术品的时候非常挑剔,有时亲自去挑选,有时让安娜替她挑选——前面说过即使在婚后这对姐妹依然黏在一起。1855年,为了庆祝艾尔莎女王与奥古斯滕堡公爵之子腓特烈(他的挪威名字是弗雷德里克)结婚,国会又将桑内斯郊外的一座新古典主义别墅买下献给女王夫妇。女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每年春天都会带着全家来这里小住(这里多说一句,女王的这位丈夫的身世十分有趣:他出身于丹麦王室奥尔登堡家族的旁支的旁支,是丹麦血统最为纯正的潜在丹麦王位继承人。但是因为和父亲克里斯蒂安七世在1848-1852年的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支持德意志人的独立运动而被剥夺了石勒苏益格公爵的继承权,并且驱逐出丹麦领土——德国统一后,他们的二女儿海伦娜公主成为了威廉二世的皇后,而且到现在阿伦戴尔国王的头衔里还包括有“丹麦王位继承人”“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公爵”这两个他自封的称号)。

此外艾尔莎还喜欢收藏珍本古书,古代手稿和名画,还为自己购置了一艘游艇。除了这些奢侈的爱好以外,女王的另一个独特爱好是收集各式各样的雕像和雕塑,她的收藏品里从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庭牙雕,到她亲手雕刻的妹妹安娜的小木雕零零总总总共上千件无所不包。只有在吃的问题上,女王才可以说是比较节制的。她吃的很精细,但是量不多,这与维持身材,同时也与预防糖尿病的考虑有关。艾尔莎喜欢吃各种水产品比如鲑鱼,龙虾,牡蛎等等,还对巧克力有特别的喜爱,每年阿伦戴尔的宫廷都要从俄国进口大量的鱼子酱;从瑞士进口成吨的巧克力;以及从日本进口成箱的山葵与酱油。

艾尔莎女王还是个文学和戏剧爱好者,也很重视国家的教育发展。她的作品包括她的演说、狄更斯作品《雾都孤儿》,歌德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挪威语译本,于1875至1876年编纂成两集出版。她在女性接受教育的问题上立场鲜明,多次在公开场合以及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当代的女性理应享有与男性相同的学习同样知识的权利”,还开时代之先河,将自己的四个女儿送进了大学。1876年她在桑内斯的夏宫外开设了全世界首个户外博物馆。1879年,艾尔莎曾经用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赞易卜生所写的《玩偶之家》“是一部绝妙的戏剧”;当易卜生在1881年回国定居来办自己的剧院手头拮据之时,她从自己的年金中划出50万克朗作为资助。除此以外女王还对探索北极很感兴趣,曾经资助最早的一些北极探索活动。她资助的这些活动当中,最重要的算是S.A.安德鲁的北极气球探险、阿道夫·埃里克·诺登舍尔德在俄属北极和格陵兰的探索,和弗里乔夫·南森在前进号上的北极之旅了。

到世纪之交时,阿伦戴尔的工业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9%,第一和第二代熟练的技术工人不少是从英国或者德国移民过来的——这也是直到今天挪威语中使用的大量英文和德文技术术语借词的来源。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能过上小市民水平的生活,有一技之长的手工工匠也是如此。至于成千上万的农民和从丹麦瑞典前来的移民,他们抛弃了故乡和原有的生活习惯,涌向城市,在工厂中出卖劳动力找饭吃。他们挤住在狭窄拥挤的联排住宅里,吃着一成不变的食物,这些丑陋单调的贫民区与格拉斯霍门岛上华丽的王宫,繁华的阿内加根商业区,以及桑内斯典雅的别墅群恰成对比。

就以首都斯塔万格为例,1862年和1875年消费品价格的涨幅都超过了10%,而工资上涨的幅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1867年则有农业歉收引起的食品价格飞涨。在1860年以后的半个世纪里,没有哪个五年是不曾爆发过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的,举例来说,康斯堡银矿的矿工在1863年发起了暴动,600多人持械向市政厅进军,最后有70人被捕受审。1871年巴黎公社覆灭时,克拉格勒爆发了长达三周的工人大罢工,最后女王亲自出面与罢工领导人谈判才将其平息下去。1877年,参加过巴黎公社起义的埃里克.林登贝格组织了工会,宣传10小时工作制和男女同工同酬。虽然后来林登贝格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理由被逮捕,但迫于工人组织的压力政府很快不得不释放了他,并且接受工会的要求。到1888年,阿伦戴尔国会通过了退休金和劳动保险法案。1895年,也就是艾尔莎女王退位的那一年,阿伦戴尔社会党第一次进入了国会。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7:5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22 编辑

“瓷器列强”


1871年普法战争后,欧洲再度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领土边界变更,角逐权力中心的演员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过不论处于哪种情况,北方国家一旦卷进去,都会因幅员小和位置不适只能成为受害者。因此他们坚守武装中立的外交政策,警惕地监视着自己的边境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但与其“淡出争端”的外交态度不相称的是,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卷入英德两强国争夺霸权的战场,阿伦戴尔依然保有一支小而精干的武装力量。1905年时的阿伦戴尔国防陆军人数为91000人,还有一支9.2万人的预备役部队陆上乡土防卫队。1903年,阿伦戴尔改革了兵役制度,学习布尔战争中的经验,规定所有身体健全的成年公民都有义务每年定期接受军事训练,这样可以在不过分扩大常备军人数的前提下尽量增强动员力。

海军方面,1905年时,阿伦戴尔国防海军拥有一支总数77000人的官兵队伍,“八八舰队”的主力舰是8艘1895-1902年度开工的14000吨级高速前无畏舰(4门305毫米主炮,16门152毫米副炮,最大航速19-20.5节,主装甲带229-254毫米)与8艘1895-1902年度开工的12500吨级一等装甲巡洋舰(4门234毫米主炮,14门127/152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0-22节,主装甲带152毫米);同时还有2艘蒸汽轮机动力的14500吨级装甲巡洋舰(8门234毫米主炮,16门127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5节,主装甲带178毫米)与两艘蒸汽轮机-三涨机混合动力的战列舰(4门305毫米主炮,8门234毫米二级主炮,14门127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1节,主装甲带254毫米)在建。

在欧洲进入无畏舰争霸的战国时代的1907年,阿伦戴尔又按照计划建造了2艘20000吨级战列巡洋舰(8门305毫米主炮,14门127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6节,主装甲带229毫米),4艘蒸汽轮机动力侦察巡洋舰和6艘600吨级大型驱逐舰。1908-13年,又开工了1艘23000吨战列巡洋舰(搭载10门305毫米主炮,16门127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6.5节,主装甲带254毫米)级2艘25000吨级战列巡洋舰(搭载9门330毫米主炮,16门127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7.5节,主装甲带279毫米),2艘28500吨级战列巡洋舰(搭载6门381毫米主炮,16门152毫米副炮,最大航速29节,主装甲带305毫米)与6艘轻巡洋舰。

1914年通过的当年度国防授权法中,给海军划拨了总值1.22亿克朗的完整舰艇更新与扩充资金,计划在1915-1917年度建造2艘装备8门381毫米炮的高速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12艘潜艇,4艘布雷舰。最终在1917年完工的两艘36000吨级高速战列舰同时拥有9门381毫米主炮,305毫米主装甲带/102毫米水平装甲,29节高速这三项傲人指标,足以对当时全世界一切已经服役的主力舰表示:“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此时被各个帝国瓜分了的世界正在走向大战。在十九世纪瓜分地球的浪潮中落伍的列强,主要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希望重新瓜分世界,而英国和法国则力图保持其殖民地。尽管战云四起,但1914年夏天的斯塔万格依然歌舞升平。仅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里,全国的信贷资本就增长了一倍,工业,矿业,运输业的产值增长了两倍,发电量增加了八倍。经过一个世纪的和平生活后,阿伦戴尔的国民已经没有了对战争恐怖的直观感受。这座沸腾的城市充满了富裕和繁荣,码头边的豪华建筑群已经完工,由工业大亨们捐资改建的王宫与圣奥拉夫大教堂隔岸相望,显示着阿伦戴尔的资产阶级的雄心壮志。电梯,汽车,飞机,无线电,金融景气,经济繁荣,一切无不令人惊叹,一切似乎都在无止境地蒸蒸日上。

1914年6月28日,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欧洲在拿破仑战争一百年后再度爆发了大战。8月18日,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的君主:阿伦戴尔的西格丽德女王,丹麦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国王,瑞典的古斯塔夫五世国王在马尔默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宣布保持中立,12月又签订了进一步的条约,互相保证其中任意一国不得违约独自参战。这场战争给阿伦戴尔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当是受此“天佑”,该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处于几十年来空前的繁荣中。世界大战在破坏航运交通这些负面影响以外,也给阿伦戴尔带来了莫大的好处。阿伦戴尔制造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和英国的民用商品生产严重萎缩,极度依赖外界的补充。其结果是原先在欧洲要和英德两个制造业大国拼死拼活地争夺市场的阿伦戴尔工业品,这时反而被这两个国家大量进口,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随着向协约国和同盟国出口制成品,1916年阿伦戴尔的出口商品价值总额达到10.93亿美元,出超额达到6.43亿美元。

这样百年不遇的好景气在器小易盈的阿伦戴尔导致了十足的经济狂乱。在超额利润的刺激下,阿伦戴尔的社会生产全面攀升。化学工业、轻工业、电力业的产值普遍增加200%到300%甚至更多。钢产量1916年为192万吨(世界第6位),船舶保有吨位达到179万吨(世界第3位),债权余额为7.23亿美元。国内大小公司企业利用国家政策的惠泽分羹一杯成为巨富,在战时的经济景气下,阿伦戴尔的新设企业如雨后春笋,股市投机愈加火上浇油。全国各大企业的资本总利润率1914年时仅为9.3%,而1916年则达到20.1%,钢铁、轻工业等部门达到200%到300%的利润率是很正常的,造船行业的利润甚至达到了400%。许多企业和个人怀着投机冒险心情,趋之若鹜般地投身于一夜暴富的潮流之中,按其所从事的投机事业不同,出现了“钢成金”(“成金”一词原文为“pengesekker”,字面意思是“钱包”,挪威语口语中指代暴发户)、“船成金”、“股(股票)成金”、“机(机械)成金”甚至“纸成金”、“罐(罐头)成金”等大富小富。虽然在1918年春天,因为食品价格的上涨本土挪威爆发过中等规模的示威与罢工,但随着政府强力的干预(冻结食品价格+强制配给+80%企业所得税)这波不满有惊无险地被消解。

当数月后,德国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中签署停火协议时,身处战争之外的阿伦戴尔在工业产能方面,已经把比利时和意大利远远甩开(1920年钢产量343万吨),成为当时仅次于美英德法的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完好无损的产业,财政和人力结构,也支持了军队,特别是海军的大力扩充。1922年1月阿伦戴尔海军作战部长阿尔弗雷德.莫斯比在华盛顿条约上代表他的国家签字时,阿伦戴尔海军获准保有210000吨主力舰吨位配额,相当于6艘35000吨战列舰(更可怕的是,和配额相同的法国与意大利不同,阿伦戴尔分到的吨位配额在签署条约时已经占满了,其中包括2艘6门381毫米主炮的战列巡洋舰,4艘9门381毫米主炮的高速战列舰)。综合考虑辅助舰队规模的话,当时的阿伦戴尔海军是妥妥的世界第四,欧洲大陆第一。

1922年8月的《时代》杂志以一篇文章报道了战后处在自信和自傲中的阿伦戴尔社会,这篇文章起了个形容得很贴切的标题《瓷器列强》,开篇就对意大利来了通开幕雷击:“意大利和挪威两个现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地位和话语权相近的国家,在国情上却正好有趣地互为镜像:意大利拥有三千多万人口,虽然人均收入和人均工业产值只有挪威的零头,但即使在战争中失去近百万人命,照样能拿着盟友们援助的武器和物资发动一轮轮进攻。挪威人口只有一千多万,拥有全世界顶级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工业产值,但哪怕只是失去十万人,都会受到难以挽回的打击。这也决定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外交策略:意大利会用尽一切办法改变现状,同时挑起争端以期浑水摸鱼;挪威则希望现有的秩序尽可能久地维持,同时绝不主动卷入任何同其他大国的冲突。”

作为一战的的直接产物,国际联盟成立了,加上一时间席卷整个世界的和平主义浪潮,阿伦戴尔的执政者们中的一些人确信这样的战争在今后数十年内是不可能发生的,全国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对经济从过热后的萧条中的恢复上。然而还是有一些眼光敏锐的人士,比如说未来的国王埃里克王储和他政治上最为信任的搭档,自由党党首兼首相约翰.斯威夫特(他是一位英格兰裔移民)知道,这不是持久和平的开始,只是新一轮大乱的酝酿。他们明白,德国还没有被打垮,有朝一日,当它恢复实力的时候,只会掀起更大的动乱。

战后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但速度远不及战前的繁荣时期。整个世界远称不上安宁。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大萧条来临。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极右势力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他们打着“重建罗马帝国的光荣”,或“消灭背后捅刀的国际犹太人集团”,或“尊皇讨奸昭和维新”的旗号,试图用这些政治主张来改造陷入危机难以自拔的祖国。阿伦戴尔法西斯运动的领袖,当过一任农业部长的维德孔.吉斯林从其意大利和德国主子那里学会了用简单明了,然而却是混乱不堪和不负责任的空话去宣传不着边际的理论,用人们向往富裕生活的心理诱使小资产阶级,惯于浑水摸鱼的半无产者和流氓无产者接受其贩卖的货色:鼓吹剥夺犹太人的经济地位和私有财产,鼓吹“源远流长”的北欧日耳曼民族:挪威人,瑞典人,丹麦人,冰岛人,当然还有德国人对整个欧洲的“劣等民族”进行统治并支配整个欧洲的“历史使命”。1933年5月,吉斯林创建了国家统一党,其徽章模仿了几个月前夺取政权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显然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得偿所愿。但在这个政党生存的四年零八个月里,它在国会始终没能获得四个以上的席位,在民间也是应者寥寥:它的政见在普通选民看来太过极端,在那些真正的大挪威主义者看来又过于温和。吉斯林于1937年9月在阿伦达尔的一起车祸中丧命(一些人认为这是宪法保卫局的特工对这位公认的反体制人士下了杀手),不久之后他的政党便自行解体了。

到了1938年末,随着德国吞并苏台德区,欧洲的政治局势已经彻底明朗。以1935年斯堪的纳维亚军事一体化工作开始为标志,北欧国家的备战工作已经加速进行数年,但与拥有6000多万人口,超过百万大军的德国相比,阿伦戴尔全国人口只有1600万,常备陆军18万人,即便加上动员的后备部队,也才不过90万人,编成12个军50个旅。装甲战车方面,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113辆Lps 36轻型坦克(授权生产版的捷克38(t)轻型坦克)和32辆Lps 35轻型坦克(苏联BT-5轻型坦克),编成三个装甲旅,还从苏联订购了38辆T-28中型坦克;在火炮方面,炮兵即将装备性能优越的麦克米兰PvK 40 57毫米反坦克炮,发射被帽**可以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08毫米厚的垂直装甲,但直到1940年1月也只生产了71门(一半还是出口的订单),其他火炮则多半是一战时代的产品。唯一能和德国相提并论的是轻武器,步兵配备了克拉格SG 16半自动**,战斗射速是德军的**K**的两倍;另外还将**和轻机枪下发到了班一级。

1939年,阿伦戴尔空军拥有4个战斗机联队,3个轰炸机联队,3个侦察运输联队,总计487架飞机;主力作战机型为从1938年11月开始服役的麦克米兰J2M战斗机(初始型极速555千米时,航程820千米,搭载4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它们已经开始替换卡尔斯塔德-费尔摩尔公司生产的J4F战斗机(时速452千米时,搭载2挺12.7毫米机枪),重型截击机是研发中的科本J4K双发战斗机。此外还有47架科本B4K轰炸机和68架科瓦涅尔SB2V俯冲轰炸机。

阿伦戴尔国防军中最强大的力量无疑是她那支规模在海军假日高居世界第四的海军。其主要作战力量包括6艘15英寸主炮高速战列舰,4艘舰队航母,8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8艘驱逐舰,38艘潜艇,10艘布雷/扫雷舰,12艘扫雷艇和33艘**快艇,还有在海岸要地修建的四座大型要塞,另外有4艘16英寸主炮高速战列舰,3艘装甲航母,6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2艘布雷舰,5艘潜艇和17艘**快艇在建。舰队航空队则拥有3个航空舰队,共11个航空联队,共装备650架各型飞机。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7:5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23 编辑

瓷器列强(下)

1939年9月,希特勒发起了波兰战役,英法对德宣战。瑞典,阿伦戴尔和丹麦发表了公开宣言,同时对英国和德国声明任何对于北欧国家领土的侵犯都将被视为对所有人的侵犯——也就是说,三个国家会立刻站到入侵者的对立面中。但英国对于德国侵略北欧的野心感到非常不安,因为德国一旦完全控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旦能获得对于他们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资源,而且可以部署能够直接对英国本土展开空袭的空中力量。为了保护苏格兰的工业区和斯卡帕湾海军基地的安全,英国总参谋部在开战后一个月开始认真考虑对阿伦戴尔和瑞典北部实行“预防性占领”的必要性,由内定负责可能的北欧战事的伯纳德.佩吉特(Bernard Paget)将军负责制定代号“伯伦希尔行动”(Operation Brunhild)的入侵计划。

按照英国陆军部的估算,想要全部控制整个诺尔兰和芬马克地区,需要三个集团军大约20万人的兵力,以及由至少5艘航母,10艘战列舰为基干的舰队提供必要的掩护。但这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一丁点可操作性。更何况,英国外交部得知“伯伦希尔行动”的详细方案后,立刻通知军方,没有他们和张伯伦首相的同意,不得开展任何实际行动,因为该方案必然对英国与两国的关系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同时一旦计划泄露,可能还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直接加入轴心国,因此该计划必须等到德国开了第一枪以后再予以执行。这样的托词正中陆海军下怀:虽然第一海务大臣,一向脑洞大开的丘吉尔就是这个计划的主要支持者,但自他以下的海军部众人与陆军对此皆持反对态度——加里波利战役的惨败对于他们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这回是在浪高风急的北大西洋背水一战,胜率能有多少呢?没有人敢给出乐观的答复。于是,“伯伦希尔”行动的计划就被无限期搁置,一场笼罩在北欧国家头上的乌云就这么消散了,连雷都没有打成。

到了4月末,德国开始向德丹边境增兵到三个步兵师两个装甲旅,还调来了210毫米重**炮营两个。目的相当明确,就是为了做出吓人的姿态,尽量争取不流血做到对这个弱小的国家不战而下。得到强力盟友军事和外交撑腰的丹麦政府随即下令三军进行第二轮动员,驻扎在日德兰半岛中部的多国联合单位南方集群(由阿伦戴尔-丹麦-瑞典各出两个装甲或机械化旅组成的军级快反单位)和丹麦国防军进入2级戒备状态(5级和平时期,4级世界局势不安定的和平时期,3级可能的军事威胁,2级直接的军事威胁,1级战争已经开始);阿伦戴尔和瑞典本土的部队同时进入2级戒备状态;向丹麦投送增援部队的“返丹者”计划开始人员编组工作,随时可以乘船或飞机前往丹麦。5月1日,德国密使舒伦堡伯爵在哥德堡与阿伦戴尔首相尼高斯沃尔和瑞典首相汉森秘密会谈,提出“德国政府仅仅是寻求和丹麦进行在友好基础上的互利谈判,无意武力入侵丹麦,将战火燃至斯堪的纳维亚”。

碰上了硬钉子的希特勒,在收到舒伦堡发回的会议纪要电报时,用他自己的话说,支配自己脑海的情绪不是愤怒,而是无力。论海军实力,仅仅阿伦戴尔一国就在除了潜艇的其他一切水面战斗舰艇上,占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如果算上动员后的丹麦和瑞典海军,战争海军可能被打到全军覆没,也没法护送一名德国士兵登上海峡对岸。而在动员后拥有50万陆军,1000架各型先进作战飞机的三国同盟面前,德国就算是放弃西线,全力在北欧绞肉,最后也依然很可能铩羽而归。最后,一旦北欧战事失败,盟军从丹麦和北海涌入德国的前景,即使是希特勒这个赌徒也不敢去赌。最终,他回电舒伦堡:“承认事实,和他们达成一个经济和情报合作协议就满足吧。”5月9日,阿丹瑞三国与德国在桑维卡签署了《斯堪的纳维亚-德意志贸易协议》,希特勒的极限施压战术,第一次失效了。

1940年5月10日,西线战役开打。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的灭亡使北欧国家再一次见识到闪电战的威力,整个西欧都落入了希特勒的血口袋,唯一还在坚持抵抗的英国,则在至少三年内都无力重返欧洲大陆。看起来,希特勒和斯大林对整个欧洲的支配地位已是无可动摇,阿伦戴尔,丹麦,瑞典都开始强化与德国的联系,以适应未来数年的欧洲局势。更何况,德国的宣传机器则不止一次地宣传敢于对抗第三帝国的那些国家是多么“愚不可及”。英国对此也早在预料之中:乔治六世早在5月初就给埃里克三世发去密信,要求阿伦戴尔不要站在德国一边,否则”将确定以灾难告终“。埃里克则回复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自由,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6月23日,法国投降后翌日,埃里克三世亲自动身,秘密前往贝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这件事颇具传奇色彩,以至于在许多记录中都被大肆渲染。按照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的说法,埃里克国王带着几名内阁成员来到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要求他一个人进来,他身着军装不卑不亢地穿过夹道列队、全副武装的党卫队卫士,向德国元首递交了国书。国书的文字辞谦而意正,表示阿伦戴尔绝对无意站在同盟国一边对德国作战,也直接指出如果遭到侵略有抵抗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希特勒接受国书之后大为叹服,对其左右说:“阿伦戴尔有这样的君主,确实不是可以轻易攻下的。”

但也有说法认为,希特勒之所以没有去进攻阿伦戴尔,主要是因为埃里克在谈判中提出可以以本国庞大的商船队作为帮助,为德国转口至关重要的那些控制区内不生产的战略资源。更有趣的是,在埃里克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前,早已逊位的威廉二世罕见地离开隐居地前往柏林与元首会面,一些历史学家据此认为,威廉二世是受了自己妻子海伦娜皇后的劝说,而决定在元首面前替自己的外甥说好话帮他一把——“以埃里克三世为首的阿伦戴尔统治阶级不愿意相信人民和盟军的力量,而过高地估计了纳粹的实力。以至于已是强弩之末的德军,居然不费一枪一弹就降伏了阿伦戴尔。事后埃里克三世还自以为得计,并为了稳固其统治,编造出种种自欺欺人的谎言,说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努力,才阻止了一场将会导致阿伦戴尔亡国灭种的灾难。”(罗伯特.哈里斯《北欧军事史》)

无论如何,阿伦戴尔就这样起码是暂时顶住了德国侵略的威胁。至少从表面上来说,希特勒对埃里克三世非常礼遇,在会谈中承诺埃里克不要求北欧国家加入三国公约(臭名昭著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或者对英宣战,只要允许德国派驻必要的情报人员(作为让步希特勒同意他们可以以平民或者所在国军人的身份在当地服务),并且与德国情报部门分享情报就够了。当然谁都知道,这决不是什么元首因为意识形态对“日耳曼同胞”高抬贵手,而是在丹麦碰到了比极限施压更极限的反压后,不得不做出一副温良恭俭让的姿态作为缓和。7月9日,希特勒与埃里克三世在贝希特斯加登签订了密约:德国保证不侵犯北欧国家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德军不进驻北欧国家并且不要求北欧国家加入三国公约。作为交换,北欧国家要与德国在军事与政治情报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十五天后,阿伦戴尔成立了由各党成员组成的“国家团结内阁”,由保守党中的元老奥斯卡.谢尔贝格担任首相。从这一天开始,阿伦戴尔的政治生活事实上冻结了起来,直到五年后方告终结。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0:1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27 编辑

碧蓝航路



埃里克国王在历史上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既是阿伦戴尔的国家英雄,又是丘吉尔眼中的正义事业的叛徒;既是个亲英美的自由主义者,又选择与希特勒合作保全自己的独立。同他们的国王一样,战争中的阿伦戴尔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矛盾性。二战中德国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关系,大致是介于它同西班牙和瑞士间的关系之间的。虽然希特勒本人对这些国家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它们在经济上都或多或少与德国互相利用。德国保留一个中立的斯堪的纳维亚的目的很简单:获得额外的外贸渠道与不受破坏的工业产能。在战争的头三年,阿伦戴尔每年向德国提供大量的工业设备,比如车床,发电机以及自产和通过海外贸易得来的战略物资:原油,工业钻石,木材,铜矿石,鱼类,以及最大宗的美国粮食等等;德国则主要用成品油,煤炭,黄金以物易物,有时候也拿帝国马克付账,当然,也少不了打白条。

为了尽可能让阿伦戴尔多出口工业品,德国还提供技术帮助阿伦戴尔的企业改进工厂设备。与此同时盟国也向阿伦戴尔购买物资,比如麦克米兰工业在1940年的11月就背着德国向英国出口了50台高精度铣床和30台机械火控计算机,和斯塔万格一水之隔的维斯内斯铜矿更是在几乎整个战争中都在同时向双方出口铜矿石。这又给盟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阿伦戴尔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对方的报复,彻底倒向轴心国一边。第二个选择是在战争中夺取阿伦戴尔的工厂和商船队,可是以1940年的情况来说,这样做在军事上又根本不可行。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是不加干涉,这也是盟国最后决定采取的措施。到了1942年,阿伦戴尔的外贸收入翻了2倍,黄金储备增加到了770吨。

但如同历史上发生过的许多相近的事例一样,这种表面上的左右逢源另一面必然是两面不是人的无奈。德国大肆鼓吹“同样属于雅利安民族的阿伦戴尔和德国理所当然应该携起手来投入反犹太反布尔什维克圣战”。另一方面,德国又利用残存的吉斯林分子重组的国家统一党向阿伦戴尔政府施加压力,不时“提醒”下对面柏林的意图为何,暗中受德国资金支持的“北方团结联盟”组织甚至在1942年1月在《奥斯陆信使报》上发表了一份直接攻击阿伦戴尔国家的号召书:“......这块清教徒邪恶冒险家的殖民地,历史上多次不管不顾全民族的利益,甚至向异族借兵抗拒北方日耳曼人的统一!.......试问这样一群人如果不是民族的叛徒和败类,那么什么人是呢?.......”与此同时,对自己的长期忠实盟友选择在战争中不站队一事极为失望的丘吉尔也以同样严厉的语气在一份邮件中指责阿伦戴尔和瑞典的行动是“对正义斗争的出卖”,即使在战后两国双双加入北约后,英国人对此也一直难以释怀,在贸易和军售问题上多次为难阿伦戴尔和瑞典;而两国也对此还以颜色,选择在冷战年代中大力站队西德和欧共体(日后的欧盟)。此外在斯塔万格街头还不时出现一些匿名传单,对阿伦戴尔历代国王大加辱骂,将卡尔一世称为阴谋造反篡夺共和国的窃国大盗,艾莎女王则成了“同妹妹乱伦的女巫”,其他几代国王不是“昏庸无能”就是“荒淫无道”。

在战争一开始时,维尔京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就成为了来不及返回本土的德国商船的避难所。到1939年8月底,圣托马斯港内已有三艘德国汉莎海运公司的货船停泊下锚,它们分别是7311吨的“彗星”号(Komet),8842吨的“诺登纳维克”号(Nordennavik)和7909吨的“基克林”号(Kirklin)。这些船的船员后来都搭乘阿伦戴尔商船返回德国,每条船上只留下了一个看守小组。尽管阿伦戴尔当局拆下了船上的无线电,但是德国国防部谍报局的特工还是设法把电台带上了“诺登纳维克”号,向加勒比海上的德国潜艇发送盟国船运情况的通报。

从1942年中起,美军监听部门发现在波多黎各东面有一座神秘的电台向外发送密码电报。经过分析与实地观察,战略情报局(OSS)认为这是“诺登纳维克”号发出的电报。OSS准备对这条船采取行动,局长威廉.多诺万少将特别交代这次行动要尽量干的“干净”点,不要让人找到美国介入的证据。最后通过与海军的接触,战略情报局决定派出成立未久的水下爆破小队(UDT,著名的海豹部队的前身)执行这次任务。为了躲开圣托马斯岛上的轴心国间谍,这些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登上了一艘私人游艇“王冠”号潜入圣托马斯岛。1942年10月13日黄昏,UDT队员把游艇停在“诺登纳维克”号附近,然后在水线下安装了足够的**。一小时后,这条船在猛烈的爆炸声中翻沉,没有一个人逃脱。

由于这次行动破坏了阿伦戴尔的中立地位,因此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情报部门和阿伦戴尔政府都对此事缄口不提。直到2008年,美国游戏开发商动视在电子游戏《使命召唤:最终前线》中提及了这次行动,此事才首次被公诸于众。关卡最后的主角回忆提到,在1942年的头9个月中,加勒比海上有43艘盟国船只被U艇击沉,而在奇袭“诺登纳维克”号之后,盟国在1942年剩下的时间里只损失了5艘船。

1943年2月,从东方传来了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和日本军队在瓜达尔卡纳尔遭到惨败的新闻。在获悉这些消息后,阿伦戴尔内阁作出判断,该是时候开始考虑改变中立态度的问题了:轴心国这艘起初耀武扬威的战船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破洞了。也是从这时开始,德国方面赊账和拖欠货款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为了尽可能地多揩油,德国人越来越多地用帝国马克,而不是要求的黄金和工业原料付账——因为几乎没有中立国接受以帝国马克交易,所以只能从德国用人为升值过的马克去买需要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的货发出去,换来的东西却变少了。这样一来,到1944年9月时,德国欠阿伦戴尔的债务已经高达19亿克朗之巨。

3月13日,阿伦戴尔重组了新内阁,一些最死硬的亲德人士,如号召对犹太人实施歧视政策的国家社会党党员被排挤出了新政府。获悉阿伦戴尔发生政府变动的消息后,邱吉尔立刻给阿伦戴尔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寄去了密信:“无论大不列颠,还是其盟国,都对贵国没有任何领土要求,也不想侵犯它的主权和独立。我们有把握在三年内消灭希特勒的政权,甚至比我们上一次合作对付拿破仑时还要有把握。趁着一切还不晚,做点什么吧。”他还进一步强调,一旦德国对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开战或者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对德国主动开战,英国和盟军都将立刻以最大的可能性支援他们与德国的战斗。不久之后,阿伦戴尔方面也确实开始按照他的请求行动了。例如在给德国生产合成橡胶的瓦塞尔化工的工厂里,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技术性的破坏方法:他们选择性的往化学药剂中加入几种杂质,这些杂质会使得这些人造橡胶的寿命大幅缩短,或者完全达不到理论性能;阿伦戴尔政府也开始帮助流亡到本国境内,但尚未被盖世太保发现的德国政治犯和外国流亡者逃避追捕,这批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日后在华沙向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下跪的威利.勃兰特:他曾经流亡瑞典,但因为身份被一名变节者交代给了盖世太保而被迫二度潜逃。他换了个身份加入了阿伦戴尔国籍,在卑尔根大学就读。当德国人加紧海外追逃的力度时,阿伦戴尔内务部又给勃兰特伪造了一个假身份,安排他在一家海产品加工厂当了名会计躲到战争结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00:3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28 编辑

碧蓝航路(下)

德国情报机关对阿伦戴尔国内“不老实”的动向并非全无了解,但又不敢为此真的再开一条战线,只好一面威胁对斯堪的纳维亚实施强硬路线,一面加强对阿伦戴尔的拉拢工作。1943年9月,希特勒的特使戈林元帅前往斯塔万格,与阿伦戴尔首相奥斯卡.谢尔贝格就有关“巩固欧洲新秩序”的措施进行谈判。在随后的联合公报中,戈林“以最坚决的言辞保证,大德意志帝国永远尊重阿伦戴尔王国的主权和独立,并希望阿伦戴尔繁荣昌盛”。作为拉拢的诱饵,德国同意向阿伦戴尔提供一批武器抵债,其中包括梅塞施密特Me 410战斗机,阿拉度Ar 196水上侦察机,黑豹坦克,SdKfz 251装甲运兵车(这笔军火最后因为德国自己战事吃紧,大半被扣下来自用)。戈林甚至在谈判中提出,可以“劝说”瑞典将历史上属于挪威的耶姆特兰地区移交给阿伦戴尔,但谢尔贝格首相几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德国人送上门的这份“礼物”。《人民观察家报》对这一“慷慨”举动大加吹捧,说:“对戈林元帅采取的主动行动应赋予不平凡的意义,因为它清楚证明了德国同欧洲其他国家和民族在军事,经济,文化方面全面合作的坚强决心。”然而德国的拉拢措施并没有奏效,轴心国在意大利,乌克兰,太平洋的节节败退反而进一步加强了阿伦戴尔抛弃德国的决心。进入1944年,英国和美国也加强了对北欧国家的拉拢工作,三国的外交人员开始频繁出入伦敦与纽约的英美外交和情报机构,大部分讨论的内容至今依然被严格保密。

从6月开始,盟军同时在西线和东线分别展开了规模惊人的战略大反攻,德国不得不从德国本土大量抽调兵力到前线去,这直接将四年来北欧国家面临的最大外界威胁消除了一大半。8月7日,阿伦戴尔外交部通知德国大使馆,如果德国方面不能付清所欠的货款,将不得不考虑“适当地”减少与德国的贸易量。刚从施陶芬贝格的刺杀中捡回一条命的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恨不已,在帝国总理府的防空洞里骂道:“我早该知道会这样!这些天杀的雅利安人的叛徒,见势不妙都抛弃了我们!”但当时德国连维持现有的占领地都已是捉襟见肘,更不可能拿出至少8个师的兵力去开辟一条新战线。熬过了最后一个战争中的冬天后,翌年5月9日,凯特尔元帅签署了德国的投降书。对于瑞典军人,战争对于他们而言真的结束了;但是对于阿伦戴尔和丹麦军人来说,他们还要参加地球另一端的战争的谢幕曲——1945年5月12日,阿伦戴尔在加入联合国前对日本宣战,13日,丹麦也追随他们的行动对日宣战。16日,早已为这一行动准备多时的远东舰队从卑尔根奥拉夫国王军港出动,前往遥远的太平洋战场。40天后,这支由新锐的挪威级高速战列舰和海勒级装甲航母率领的舰队到达美国第三舰队的前进基地莱特湾。7月1日,整个TF38快速编队倾巢而出,兵分三路分别炮击北海道,关东,北九州。

7月6日,TG38.1麾下的三艘战列舰炮击了长崎,将531发15英寸炮弹倾泻在三菱长崎船厂内,并在当日晚些时候炮击了佐世保镇守府。虽然这次炮击对长崎的破坏赶不上一次B-29大机群轰炸,但对于没有怎么遭遇战火的长崎市民来说心理冲击不可谓不显著。7月12日,TG38.9兵分两路,战列舰挪威和冰岛与4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临时被分为TU38.9.1,加入炮击釜石的部队;战列舰开拓者艾尔莎则和剩下的护航舰编成TU38.9.2,北上加入炮击室兰制钢所的盟军舰队。14日,在没有航母掩护的情况下,5艘盟军战列舰炮轰了釜石的日本制钢所工厂,完全摧毁了当地的工业设施。7月15日,新泽西,密苏里,威斯康星,开拓者艾尔莎四艘战列舰炮轰了北海道的室兰,在一个小时内用860发16英寸炮弹和218发15英寸炮弹将日本帝国投资半世纪之久的室兰制钢所化作一片废墟。

同日,航母海勒与科钦放飞的73架舰载机对函馆港展开了空袭,炸毁四座码头,炸沉六艘货轮。7月29日,TU38.9.1与TU38.9.2会合,炮轰了滨松市的日本乐器公司工厂,那里在为日本军事机器制造飞机的螺旋桨。7月31日,四艘阿伦戴尔航母的舰载机空袭了东京湾内包括木更津基地与战列舰长门在内的5处日本海军目标,一架S3M“火闪”攻击机投下的1600磅穿甲**正中战舰长门的动力段,彻底剥夺了这艘日本海军最后一艘浮在海面上的战列舰的行动能力。有些不够劲的是,在行动中特混编队没有遇到哪怕一架神风特攻机的“问候”,这让舰上的防空炮手多少感到扫兴。可指挥官们却不敢放心——他们清楚日本人是想把所有的自杀飞机和航空燃料囤积到冬天的盟军九州登陆作战时再一股脑砸出去,天知道到那时,运气还会站在自己这边吗?

8月15日晚上,正在莱特湾泊地休整的盟军舰队正收听着爵士乐放松神经,突然插播进一条新闻公报,内容很简单——“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在片刻的宁静后,不知是哪艘军舰上的水兵打出了一枚信号弹,在月亮附近慢慢飘下来。无线电里传来了军乐队演奏的《约翰尼行军回到家》。一瞬间,数万条各种颜色的曳光弹弹道和发狂般来回摆动的无数条信号灯和探照灯灯光,把整个泊地照的如同白昼。光芒喷向满天繁星,庆祝和平的到来。

1945年8月29日,在驶入东京湾的盟军舰队中,共有23艘航空母舰,14艘战列舰,26艘巡洋舰,123艘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12艘潜艇,160艘其它舰艇;其中就包括以下的名字:

“海勒”,“科钦”,“挪威”,“冰岛”,“开拓者艾尔莎”,“格陵兰”,“洛伦茨兰”,“霍达兰”,“罗加兰”,“雷克雅未克”,“莱康厄尔”,“奥斯陆”,“卑尔根”,“高贵”,“无情”,“得力”,“诚挚”,“炽烈”,“敏锐”,“优雅”,“迷人”,“苍茫”,“巧妙”,“哈当厄尔”,“罗弗敦”,“奥特拉河”。

这二十余艘阿伦戴尔军舰同几百艘盟军军舰一道安详地停泊在东京湾的海面上,早餐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战列舰开拓者艾尔莎的食堂当天供应的早餐菜单是烤面包片配黄油或者蓝莓果酱,熏肉煎蛋,浓番茄菜汤,掺格罗格酒和牛奶的咖啡。0730时,早餐时间结束,一些水兵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或站,或坐,出神地想着回到家乡后,离开军队后自己的打算。早上9点10分,两个日本人在“密苏里”号上的一张阿伦戴尔海军赠送的橡木桌子上签署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法律上正式结束了。当天夜里,轻巡洋舰卑尔根的枪炮军官,正处而立之年的弗雷德里克王储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赢了,我们成了战胜国之一,我们身处胜利终点的现场。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阿伦戴尔在未来50年的声望和地位,这一切,绝对是值得的。”


远航

二战后的最初几年,阿伦戴尔的当政者有人希望能够维持北欧国家长久以来的联合中立政策。但是很快内外两方面的原因让他们改变了主意。在内部方面,成为了战胜国让阿伦戴尔的国际地位上了一个台阶,也必须参加一个阵营;随着美苏两大集团对抗的日趋激烈,工业发达的阿伦戴尔更被北约视作在北方遏制苏联必不可少的前进基地。最终在美国的鼓励和诱惑下,1954年3月23日,阿伦戴尔作为第15个成员国加入北约。

在战后的二十年间,阿伦戴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适应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主动加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使得经济更上一层楼,完整的全民福利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建立;造船,军工,机械,通信成为了阿伦戴尔的四大支柱产业。1970年代北海与文兰油田的开发使得石油美元如洪水一般滚滚而来,军队更是以此为契机获得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两代攻击型核潜艇,两代超级航母,伯克级宙斯盾舰,AH-64攻击直升机,F-14战斗机,F-35隐身战斗机,以及更多。

1995年,斯塔万格用焰火和欢乐颂庆祝了阿伦戴尔与瑞典,奥地利,芬兰一道加入欧盟。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风暴中,阿伦戴尔由于合理的经济结构,健全的金融体制与透明的管理系统,经危机而安然无虞。按照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统计,到2017年时,阿伦戴尔早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最前列:其人均GDP高达72459美元,位列世界第三;人类发展指数(HDI)为0.937,居世界第四位。

当阿伦戴尔王国的建立者卡尔.梅瑟尔还是共和国的将军时,他曾经在演讲中发誓要让阿伦戴尔成为“独立与幸福的土地”。四百年过去,他的国家的人民真正得到了独立与幸福吗?面对艾尔莎女王铜像前的鲜花和斯塔万格大街上的兰博基尼跑车,不同的解读者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去问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老人和来到文兰打拼寻找新生活的世界各地的移民,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无论如何,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还是阿伦戴尔人民自己。

Med viljen til å møte de turbulente bølgene
Omgitt av glød i dypet av øynene, reflekteres ønsket

Hold i de stramme hendene
Ta mot til å legge ut på reisen sammen

Overvinn fjell og åser til enden av lagene av de asurveiene
Godta veilederne til utallige forhåpninger
Skyting gjennom den mørk stormfulle fortvilelsen
Bare lys kan vite hva som er Rettferdighet

Overvinn nådeløsheten som falt som kanonkuler
Forlat diagrammet som viser grusom skjebne

Kompasset kan ikke peke på fremtidsretningen
Ikke gå deg vill og gå fremover uten å se tilbake

På slutten av det dype mørket som jeg har besøkt så mange ganger
Søker fremtiden som går utover alle disse
Den krigerne er samlet her
Traversere gjennom en ny verden
Der himmelen og havet møtes er den blå linjen

Selv om vi har forskjellige veier
Vi kan også være i morgen vi ser frem til
De som vil møtes igjen på veien videre

Overvinn fjell og åser til enden av lagene av de asurveiene
Godta veilederne til utallige forhåpninger
Skyting gjennom den stormfulle fortvilelsen
Lysets spor møtes
Uansett hvor dypt mørket er, vil det bli ødelagt av lag med bånd
Søker fremtiden som går utover alle disse

Den endeløse asurveiene
Gå fremover sammen på reisen
Dypet i øynene mine reflekterer
Den motsatte sidene av himmelen og havet
Seile bort

——阿伦戴尔海军军歌,《Seile bort rettferdighet》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00:3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32 编辑

附录1:阿伦戴尔历代君主列表

姓名

和前代亲属关系

生卒

卡尔一世

初代

1578-1640(1638退位)

埃里克一世

卡尔一世长子

1611-1641

弗雷德里克一世

卡尔一世次子

1613-1663

奥拉夫一世

弗雷德里克一世次子

1633-1675

埃里克二世

弗雷德里克一世三子

1635-1695(1680退位)

奥拉夫二世

埃里克二世次子

1662-1721

阿斯特丽德

奥拉夫二世长女

1690-1753

奥拉夫三世

阿斯特丽德独子

1717-1782(1773退位)

卡尔二世

奥拉夫三世长子

1745-1819

埃德加一世

卡尔二世长孙

1801-1846

艾尔莎一世

埃德加一世长女

1827-1908(1895退位)

西格丽德

艾尔莎一世长女

1856-1949(1927退位)

埃里克三世

西格丽德独子

1886-1968(1954退位)

弗雷德里克二世

埃里克三世长子

1915-1990(1979退位)

奥拉夫四世

弗雷德里克二世长子

1941-(2004退位)

埃里克四世

奥拉夫四世长子

1967-(现任)




附录2:阿伦戴尔皇家国防军 (Kongelig Forsvaret)

总司令:国家元首(国王为名誉上将)

国防部长:文官

三军总参谋长/作战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副主席:上将

海军陆战队司令/网络军总监:少将



国防陆军(Landforsvaret)




1.陆军总参谋部(总部斯塔万格)



2.陆军野战司令部(总部斯塔万格)

第11装甲旅(驻地桑内斯)

下属第111胸甲骑兵营,第112胸甲骑兵营,第151装甲线列兵营,第146装甲线列兵营,第201骠骑兵营;第218战斗支援群。

第12装甲旅(驻地斯基夫,阿伦戴尔-丹麦联合部队)

下属第114胸甲骑兵营,第117胸甲骑兵营,第162装甲线列兵营,日德兰龙骑兵团第2营(丹麦),第407骠骑兵营;第214战斗支援群。

第13装甲旅(驻地利勒斯特伦)

下属第113胸甲骑兵营,第116胸甲骑兵营,第155装甲线列兵营,第141装甲线列兵营,第205骠骑兵营;第219战斗支援群。

第21山地旅(驻地波尔塞夫)

下属第170山岳猎兵营,第171山岳猎兵营,第172山岳猎兵营,第173山岳猎兵营,第202骠骑兵营;第212战斗支援群。

第22机械化旅(驻地特罗姆斯)

下属第118胸甲骑兵营,第142装甲线列兵营,第162线列兵营,第157线列兵营,第204骠骑兵营;第217战斗支援群。

第23机械化旅(驻地新康斯堡)

下属第115胸甲骑兵营,第138装甲线列兵营,第143线列兵营,第159线列兵营,第203骠骑兵营;第211战斗支援群。

第24机械化旅(驻地鹅湾)

下属第141装甲线列兵营,第135线列兵营,第161线列兵营,第163线列兵营,第206骠骑兵营;第216战斗支援群。



3.陆军警备司令部(总部斯塔万格)

第101警卫团(驻地斯塔万格)

下属第191设施保卫营(警卫王宫/首相官邸/国会/最高法院),第192设施保卫营(警卫重要军事与基础设施),第193设施保卫营(警卫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四大军种总部),第194任务支援营,第197训练连,第198仪仗连。

海外领地防卫指挥部(驻地卑尔根)

下属第611守备营(格陵兰),第612守备营(圭亚那);第641独立守备连(法罗群岛),第642独立守备连(斯瓦尔巴群岛),第643独立守备连(格陵兰),第644独立守备连(维尔京群岛)。



4.陆军支援司令部(总部斯塔万格)

陆军后勤指挥部:

下属第411,第412,第413,第414,第415,第416,第417任务支援群。

民事与法律支援指挥部:

下属第461,第462,第463宪兵营;第471军法营;第473,第474,第475民事管理营。

第27战斗航空旅:

下属第311,第312,第313,第314,第315,第316战斗航空中队;第331,第332,第333,第334,第335,第336战术无人机中队。

第29运输航空旅:

下属第346,第348重型运输直升机中队;第341,第342,第343,第344,第345通用运输直升机中队。

第32工兵旅:

下属第500,第501,第503,第504建设工兵营;第511,第513排爆破障营;第532,第535铁道工兵营。



5.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总部艾尔弗吕姆)

下属第434空降作战群,第442非常规行动群,第450心理宣传战群。



6.陆军训练司令部(总部艾尔弗吕姆)

直属单位:

作战研究发展群。

陆军训练教育群:

下属地面战斗训练营,炮兵**训练营,通信训练营,后勤训练营。



军事院校:

陆军军官学院,国防大学(三军联合高级军官培训学校),陆军战斗学校,陆军装甲学校,陆军工兵防化学校,陆军通信学校,陆军炮兵学校,陆军特种作战学校,陆军后勤学校,陆军情报学校,陆军航空学校(训练直升机部队,陆空两军通用)。



国防空军(Luftforsvaret):


1.空军作战部(驻地弗洛兰空军基地)



2.战术空军司令部(驻地桑内斯空军基地)

第1战斗机联队(驻地里格空军基地):下属第14,第22战术战斗机中队,第29电子攻击中队,第111维护大队,第141任务支援中队,第161训练保障中队。

24架FA-18E,24架FA-18F,12架EA-18G。

第2战斗机联队(21中队驻地鹅湾空军基地,23中队驻地凯夫拉维克空军基地):下属第21,第23战术战斗机中队,第113维护大队,第143任务支援中队,第163训练保障中队。

48架F-14D+(2025年前换装F-35A完毕)。

第3战斗机联队(驻地桑内斯空军基地):下属第11,第28战术战斗机中队,第113维护大队,第143任务支援中队,第163训练保障中队。

48架F-35A。

第4战斗机联队(驻地奥兰空军基地):下属第16,第25战术战斗机中队,第27电子攻击中队,第114维护大队,第144任务支援中队,第164训练保障中队。

24架FA-18E,24架FA-18F,12架EA-18G。





3.支援空军司令部(驻地加勒穆恩空军基地)

第11支援联队(驻地桑内斯空军基地):下属第62,第71空运中队,第63,第68空中支援中队,第74飞行表演中队(赫拉斯瓦尔格尔/北地之鹰中队),第115维护大队,第145任务支援中队,第165训练保障中队。

12架CH-53E,6架A330 MRTT,8架MQ-29B,5架JAS 39C(ARB),3架JAS 39D(ARB)。

第12支援联队(驻地加勒穆恩空军基地):下属第64,第65空运中队,第69侦察中队,第116维护大队,第146任务支援中队,第166训练保障中队。

9架C-17B,10架A400M,5架C-130H,12架MQ-9。

第13支援联队(驻地奥兰空军基地):下属第67,第72空中支援中队,第118维护大队,第148任务支援中队,第168训练保障中队。

6架A319 AWACS,4架A400ES。



4.空军训练司令部(驻地弗洛兰空军基地)

第15训练联队(驻地弗洛兰空军基地):下属空军飞行学校(第80,第81,第82,第83,第84,第85,第86训练中队),空军空战学校(第91假想敌中队):25架Saab 105,31架T-9A,35架JAS 39D,4架JAS 39C,4架JAS 39D,34架H145,第119维护大队,第149任务支援中队。



军事院校:军事院校:空军学院,空军后勤学院,空军空战学校,空军技术学院,空军特战学校,空军防空学院,空军通信学院。



5.国土防空司令部(驻地加勒穆恩空军基地)

国土防空控制中心(驻地加勒穆恩)

第301高射中队(驻地奥兰):4具AASAMS 2防空**。

第302高射中队(驻地瓦尔内斯):4具PAC-3防空**。

第303高射中队(驻地加勒穆恩):4具PAC-3防空**。

第304高射中队(驻地卑尔根):4具AASAMS 2防空**。

第305雷达预警中队(驻地奥兰):2套AN/TPY-2预警雷达。

第306雷达预警中队(驻地加勒穆恩):3套GIRAFFE 8A预警雷达。

第307高射中队(驻地苏拉):4具PAC-3防空**。

第308高射中队(驻地腓特烈斯塔):4具AASAMS 2防空**。

第309高射中队(驻地克拉格勒):4具AASAMS 2防空**。

第310高射中队(驻地博德):4具AASAMS 2防空**。

第311雷达预警中队(驻地耶尔默兰):2套AN/TPY-2预警雷达。

第312高射中队(驻地瓦尔内斯):4具AASAMS 2防空**。

第313高射中队(驻地斯勒特沃尔):4具AASAMS 2防空**。

第314高射中队(驻地纳尔维克):4具AASAMS 2防空**。

第315雷达预警中队(驻地凯夫拉维克):2套AN/TPY-2预警雷达。

第316高射中队(驻地凯夫拉维克):4具PAC-3防空**。

第317高射中队(驻**克雅未克):4具AASAMS 2防空**。

第319雷达预警中队(驻地爱夫约德):2套AN/TPY-2预警雷达。





6.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驻地海勒空军基地)

第21特种任务联队(驻地海勒空军基地):下属第41特种战术中队(战斗搜救),第42特种战术中队(战术渗透),第43,第44特种行动中队(载具),第45战斗控制中队(空中管制),第121维护大队,第151任务支援中队,第171训练保障中队。

4架C-130J,6架AW 101 SPM,10架MH-60M,8架HH-60L,10架MH-6M。



军事院校:空军飞行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空军空战学校,空军武器学校,空军通信学校,空军情报学校,空军电子战学校,空军特种作战学校,空军空运学校。



注1:第12与第31两个直升机空运中队平时以分队形式分散驻扎在桑内斯,里格,和奥兰空军基地。





国防海军(Maritimeforsvaret):


1.海军作战部(总部斯塔万格)



2.舰队司令部(总部卑尔根)



公海舰队(司令部卑尔根)



第1航空战队(母港斯塔万格海军站):航空母舰贝纳迪诺。



第1战队

第31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诺尔兰级驱逐舰。

第32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雷克雅未克级驱逐舰。

第35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光辉级护航驱逐舰。



第2战队

第33驱逐队(母港七岛港海军站):2艘罗加兰级驱逐舰。

第42驱逐队(母港七岛港海军站):2艘雷克雅未克级驱逐舰。

第37驱逐队(母港七岛港海军站):2艘光辉级护航驱逐舰。



第3战队

第34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诺尔兰级驱逐舰。

第41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雷克雅未克级驱逐舰。

第43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光辉级护航驱逐舰。



第4战队

第36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罗加兰级驱逐舰。

第38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雷克雅未克级驱逐舰。

第39驱逐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2艘光辉级护航驱逐舰。



第1潜水战队

第21潜水队(母港特隆赫姆海军站):2艘挪威级攻击核潜艇。

第22潜水队(母港特隆赫姆海军站):2艘挪威级攻击核潜艇。


第2潜水战队

第23潜水队(母港特隆赫姆海军站):2艘挪威级攻击核潜艇。

第24潜水队(母港特隆赫姆海军站):2艘挪威级攻击核潜艇。





本土舰队(司令部霍顿)



第5战队

第51扫海队(母港斯塔万格海军站):6艘阿尔塔级反**舰,扫雷母舰埃斯珀森。

第52扫海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6艘阿尔塔级反**舰,扫雷母舰莱曼。

第53敷设队(母港霍顿海军站):2艘林特级布雷舰。



第6战队

第61哨戒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4艘洛伦茨河级巡逻舰。

第62哨戒队(母港克拉格勒海军站):5艘海风级**快艇。

第63哨戒队(母港克拉格勒海军站):5艘海风级**快艇。





3.两栖战司令部(总部克里斯蒂安桑)

第11两栖战队(母港克里斯蒂安桑海军站):两栖攻击舰克维斯加德,2艘松恩级船坞登陆舰,5艘LCAC登陆艇。

海军陆战旅(驻地克里斯蒂安桑海军站):第1,第2,第3海军步兵营,海军陆战队装甲侦察营,海军陆战队战斗支援群,海军陆战队后勤支援群。



4.特种作战司令部(驻地特隆赫姆)

海军特种作战群(驻地特隆赫姆海军站):A(武装侦察)中队,B(水下爆破)中队,C(武装登船)中队,D(通信情报)中队,E(后勤保障)中队。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5:33:01 | 只看该作者
5.航空司令部(总部卑尔根)



第1航空舰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



第11舰队航空联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

第41舰队航空中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12架FA-18E。

第42舰队航空中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12架FA-18F。

第43舰队航空中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12架F-35C。

第44舰队航空中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9架FA-18F,3架F-35C(预定2023年换装F-35C完毕)。

第45舰队航空中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10架EA-18G。

第46舰队航空中队(桑内斯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5架E-2D。

第47舰队航空中队(苏拉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7架AW101 ASW。

第48舰队航空中队(苏拉海军航空站):配属航空母舰贝纳迪诺,3架AW101 SAR。



第12舰队航空联队(耶尔默兰海军航空站)

第49舰队航空中队(耶尔默兰海军航空站):海军假想敌中队,4架FA-18E,3架FA-18F。

第50舰队航空中队(耶尔默兰海军航空站):海军高级教练机中队,12架T-45EM。

第51舰队航空中队(耶尔默兰海军航空站):海军初级教练机中队,12架T-9A。

第52舰队航空中队(耶尔默兰海军航空站):海军初级教练机中队,2架T-9A,10架Saab 105。

第53舰队航空中队(耶尔默兰海军航空站):海军直升机训练中队,16架H145。





第2航空舰队(卑尔根海军航空站)



第21舰队航空联队(克里斯蒂安桑海军航空站)

第102舰队航空中队(卑尔根海军航空站):配属第1战队,8架MH-60R。

第103舰队航空中队(七岛港海军航空站):配属第2战队,8架MH-60R。

第105舰队航空中队(卑尔根海军航空站):配属第3战队,8架MH-60R。

第107舰队航空中队(卑尔根海军航空站):配属第4战队,8架MH-60R。



第22舰队航空联队(卑尔根海军航空站)

第113舰队航空中队(苏拉海军航空站):配属远洋巡逻队,4架MH-60S。

第115舰队航空中队(苏拉海军航空站):配属第71支援队,8架AW101 VERTREP。



第24舰队航空联队(克里斯蒂安桑海军航空站)

第111舰队航空中队(克里斯蒂安桑海军航空站):配属第11两栖战队,14架AH-64E。

第112舰队航空中队(克里斯蒂安桑海军航空站):配属第11两栖战队,4架AW101 SAR。

第114舰队航空中队(克里斯蒂安桑海军航空站):配属第11两栖战队,14架CH-53E。





第11航空舰队(凯夫拉维克海军航空站)



第31舰队航空联队(凯夫拉维克海军航空站)

第151舰队航空中队(凯夫拉维克海军航空站):岸基打击中队,12架FA-18F。

第152舰队航空中队(凯夫拉维克海军航空站):岸基打击中队,12架FA-18F。

第153舰队航空中队(凯夫拉维克海军航空站):岸基多任务中队,12架FA-18F。

第154舰队航空中队(凯夫拉维克海军航空站):岸基多任务中队,12架FA-18F。



第32舰队航空联队(奥勒松海军航空站)

第161舰队航空中队(奥勒松海军航空站):岸基巡逻中队,5架A319 MPA。

第162舰队航空中队(奥勒松海军航空站):岸基巡逻中队,8架MQ-29A。

第171舰队航空中队(奥勒松海军航空站):航空扫雷中队,10架AW101 MCM。



第33舰队航空联队(鹅湾海军航空站)

第163舰队航空中队(鹅湾海军航空站):岸基巡逻中队,5架A319 MPA。

第164舰队航空中队(鹅湾海军航空站):岸基巡逻中队,8架MQ-29A。







6.岸防司令部(总部霍顿)



西方水警区(总部特隆赫姆)

特隆赫姆基地警备队

卑尔根基地警备队

第2岸防**连:4套HVASM反舰**

第2机动岸炮连:4套KfK 97自行127mm岸炮

第1港口巡逻中队:8艘PB-151型巡逻艇

第1海岸预警中队



南方水警区(总部斯塔万格)

斯塔万格基地警备队

克里斯蒂安桑基地警备队

克拉格勒基地警备队

第1岸防**连:4套HVASM反舰**

第3机动岸炮连:4套KfK 97自行127mm岸炮

第3港口巡逻中队:8艘PB-151型巡逻艇

第2海岸预警中队



文兰水警区(总部鹅湾)

鹅湾港警备队

圣约翰基地警备队

第2港口巡逻中队:8艘PB-151型巡逻艇

第3海岸预警中队



北方水警区(总部特隆姆瑟)

特隆姆瑟港警备队

瓦德瑟港警备队

第4岸防**连:4套HVASM反舰**

第4机动岸炮连:4套KfK 97自行127岸炮

第4港口巡逻中队:8艘PB-151型巡逻艇

第4海岸预警中队



冰岛水警区(总部雷克雅未克)

雷克雅未克基地警备队

第3岸防**连:4套HVASM反舰**

第1机动岸炮连:4套KfK 97自行127岸炮

第5港口巡逻中队:8艘PB-151型巡逻艇

第5海岸预警中队



7.训练支援司令部(总部斯塔万格海军站)



第8战队

第71支援队(母港卑尔根海军站):3艘格拉斯霍门级综合补给舰,2艘蒂里湖级潜艇支援舰。

第72支援队(母港七岛港海军站):2艘廷霍伦湖级电子侦察舰,海洋调查舰维斯内斯。



第9战队

第73训练队(母港斯塔万格海军站):风帆训练舰伊顿,训练舰里德尔顿,训练舰契卡瓦。



军事院校:海军大学,海军航空学校,海军通信学校,海军情报学校,海军后勤学校,海军特种作战学校,海军潜艇学校,海军两栖战学校。





国防网络军(Cyberforsvaret)


1.网络军总监部(驻地希恩)



2.通信技术群(驻地埃格尔松)

国防军战略通信中心

第221通信中队

第222通信中队

第223通信中队

第224通信中队

第225通信中队

第226通信中队



3.战略侦察群(驻地松德伦德)

国防军信息安全中心

第351电子侦察中队

第352电子侦察中队

第353电子侦察中队

第354电子侦察中队

第381网络侦察中队

第382网络侦察中队

第383网络侦察中队



4.信息技术群(驻地埃格尔松)

国防军信息技术学院

第411信息技术中队

第412信息技术中队

第413信息技术中队

第414信息技术中队

第415信息技术中队

第416信息技术中队



军事院校:网络安全学院,网络通信学院,网络维护学校。





上述部队总人数共计陆军45500人,空军20200人,海军29700人,网络军2900人。2021年度国防预算343亿美元 ,约占GDP2.97%。





预备役部队——乡土防卫队


1.陆上乡土防卫队(Landheimevernet)



南方管区(韦斯特兰郡/罗加兰郡/阿格德尔郡/西福尔与泰勒马克郡):下属2个快速反应营,6个乡土防卫营,2个义勇骑兵营。

东方管区(维肯郡/内陆郡/默勒-鲁姆斯达尔郡):下属2个快速反应营,6个乡土防卫营,2个义勇骑兵营。

北方管区(特伦德拉格郡/诺尔兰郡/特罗姆斯与芬马克郡):下属2个快速反应营,6个乡土防卫营,2个义勇骑兵营。

上述部队在动员后各自改编为2个预备旅战斗队。

冰岛管区:下属1个快速反应营,3个乡土防卫营。

文兰管区:下属1个快速反应营,3个乡土防卫营。

马克兰管区:下属1个快速反应营,3个乡土防卫营。

上述部队在动员后各自改编为1个预备旅战斗队。

北爱维兰管区:下属1个快速反应营,4个乡土防卫营,1个义勇骑兵营。

南爱维兰管区:下属3个快速反应营,8个乡土防卫营,3个义勇骑兵营。

上述部队在动员后改编为4个预备旅战斗队。





2.航空乡土防卫队(Luftheimevernet)



首都管区:下属1个空中管制中队,1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南方管区(韦斯特兰郡/罗加兰郡/阿格德尔郡/西福尔与泰勒马克郡):下属2个空中管制中队,4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东方管区(维肯郡/内陆郡/默勒-鲁姆斯达尔郡):下属2个空中管制中队,4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北方管区(特伦德拉格郡/诺尔兰郡/特罗姆斯与芬马克郡):下属2个空中管制中队,3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冰岛管区:下属1个空中管制中队,1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文兰管区:下属1个空中管制中队,1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马克兰管区:下属1个空中管制中队,1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爱维兰管区:下属3个空中管制中队,6个义勇基地防卫中队。



3.海上乡土防卫队(Maritimeheimevernet)



诺尔兰地方队(总部纳尔维克):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特伦德拉格地方队(总部特隆赫姆):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默勒-鲁姆斯达尔地方队(总部莫尔德):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韦斯特兰地方队(总部卑尔根):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罗加兰地方队(总部耶尔默兰):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首都地方队(总部兰达贝格):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阿格德尔地方队(总部克里斯蒂安桑):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维肯地方队(总部滕斯贝格):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西福尔与泰勒马克地方队(总部桑德尔福德):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特罗姆斯与芬马克郡地方队(总部特罗姆瑟):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冰岛地方队(总部雷克雅未克):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斯瓦尔巴地方队(总部郎耶尔城):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格陵兰地方队(总部戈特霍布):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法罗地方队(总部托尔斯港):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文兰与马克兰地方队(总部鹅湾):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2个搜救中队。

北爱维兰地方队(总部七岛港):下属2个海岸警备中队,3个搜救中队。

南爱维兰地方队(总部爱维兰斯塔):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3个搜救中队。

维尔京地方队(总部埃德加堡):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圭亚那地方队(总部卡宴):下属1个海岸警备中队,1个搜救中队。

附录3:阿伦戴尔教育


从1974年开始实行13年义务教育(加入高等中学阶段教育)。1990年时的识字率为99.9%,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为54%(包括高等技术教育),但随着移民涌入,文盲率在2010年又反弹到0.45%。

公立教育学制(6434学制):

6年小学,4年初级中学,3年综合中学(或3年预科学校),4年大学。

也有10年一贯制的教会学校,贵族学校,甚至13年一贯制的......

技术教育体系有:

实业学校(初级中学毕业者)——普通工人,技师,学制3年。

专科学校(同上)——高级技师,技术员,学制4-5年不等。

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同上)——两级教育体系,小学/中学教师,学制3+4年。

工程学院(综合中学/实业学校/专科学校毕业者)——高级技术员,工程师,学制3年。

高等专科学院(综合中学/专科学校毕业者)——高级工程师,学制5年。

学位体制:

业士——(综合中学/预科学校/专科学校)——学士(大学本科/师范学院)/技术学士(工程学院/高等专科)——硕士——博士。

注:预科学校学生毕业考试合格可以获得大学的加分,综合中学/专科学校学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学术能力测验方能根据其分数就读不同的大学。教会学校,贵族学校毕业生可以自由参加学术能力测验。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5:3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哗哗小子4000 于 2022-2-21 15:35 编辑

附录4:阿伦戴尔主要产业


第一产业方面——渔业畜牧业林业发达,在拥有北海与纽芬兰两大渔场的同时长期保有规模可观的渔船队,2015年渔业捕获与养殖量334.5万吨,其中158.4万吨出口,渔业养殖业发达。奥普兰,诺尔兰,特伦德拉格内陆和爱维兰内陆为主要林区;布斯克吕泰勒马克和特伦德拉格为畜牧业产区。但挪威由于先天条件不足,种植业不甚发达,尤其是粮食长期以来需要大量从文兰补充。文兰的种植业以玉米、大豆、蔬菜、土豆为主,畜牧业以奶牛、家畜家禽养殖为主。该省境域内的圣洛伦茨河谷是富饶的农业区,盛产奶制品、水果、蔬菜、牲畜和枫糖浆(文兰是世界最大的枫糖产地)。 河谷以北多针叶林,林业较为发达。轻工业方面主要是上述产品的精加工(主要是食品工业,木材和造纸业等)以及医药业与高分子材料生产,但大部分轻工业品亦需要进口。

矿业资源方面——专属经济区内领有一半的北海油田和文兰油田,同时挪威海与巴伦支海境内也不断发现新的油气田,是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同时是第四大天然气出口国),水资源蕴藏量丰富,电力供应也以水电为主。挪威部分拥有品质较高的钛矿储备,但昔日丰富的铁矿铜矿资源在1970年代以后已接近枯竭。历史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康斯堡银矿也在1978年正式封闭。文兰部分矿藏丰富,产铁,铝,铀,金和各种有色金属,还有大量已探明和未探明储量等待开发。

重工业方面——挪威部分工业主要集中在南部海岸U形走廊地区,门类以机械,冶金,化工,石化,造船,军工为主,世界第二大产铝国。克拉格勒为最大工业中心,首都附近的桑内斯一带建设有石化工业基地(原料来自北海油田的廉价石油天然气),特隆赫姆一带设有信息科技园区。克里斯蒂安桑一带建设有造船工业基地,奥斯陆-利勒斯特伦是车辆工业所在地(生产斯堪的纳维亚高铁所用列车),阿伦达尔有世界上最大的碳化硅精炼厂,康斯堡是全国最大军工企业康斯堡集团所在地。文兰制造业起步较早,是重要的铁矿、电力、纸产品产地。文兰政府推动北部矿产开发,支持创新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使得航空工业、铝加工、多媒体游戏、生物医药、信息通讯、清洁能源等成为其核心产业。造船业方面擅长建造如LNG船,深水地质勘察船,表面效应船等高技术含量船舶,材料学发达,目前在机器人制造业方面也有所建树。麦克米兰工业通信分部收购了诺基亚后开始进军通信网络建设,目前是世界四大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之一。军工方面能够自主生产重型反舰**,超音速反舰**(正在发展高超音速**),舰艇用燃气轮机等高技术产品,具备独立设计建造12000吨级驱逐舰,联合设计建造70000吨级大型航母,7000吨级攻击型核潜艇与4.5代双发重型战斗机的能力,2014年时是世界第七大军火出口国。石油勘探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常为其他国家勘探石油,建设采油炼油系统。水力,风力,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亦处于世界前列。

第三产业方面——自从独立以来海运业长期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18世纪一度控制北欧和波罗的海的海上贸易,人称“小尼德兰”。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商船保有国(包括权宜籍船舶),拥有全世界19%的油船吨位。在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国家/德国/加拿大拥有近3000家店铺的纳尔维森集团是北欧最大的零售店经营企业。

附录5:国家概况


国名:阿伦戴尔王国(Kongerike Arendell)

首都:斯塔万格

人口:2587万人(2020年)

货币:阿伦戴尔克朗(ARK)

国庆日:3月25日(独立日)

君主头衔:“全阿伦戴尔的君主,全体维京人的保护者;挪威国王;冰岛国王;文兰国王;格陵兰公爵;特隆赫姆的世俗领主;奥古斯滕堡公爵;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施泰因公爵;法罗候爵;设得兰侯爵;斯瓦尔巴伯爵;圭亚那伯爵;维尔京伯爵;南印度洋群岛与艾尔莎地的统治者;丹麦王位继承人”。

国家格言:

——“Enige og tro til Dovre faller”

——“团结并忠诚直到多夫勒山崩塌”

王室格言:

——“Jeg bruker mitt en og eneste liv som skjoldet”

——“我以仅此一次的生命为盾”

国旗:旗面为绿色,上有白色描边的蓝紫色斯堪的纳维亚十字。

国徽:一顶戴王冠的绿紫双色金色描边盾徽,盾面上有一朵金色番红花,象征生命与自由。

国歌:《对,我们热爱祖国》(Ja, vi elsker dette landet)

国花:番红花



民族构成:


1.挪威王国(挪威+设得兰+法罗群岛+斯瓦尔巴群岛)——1232万

1-1.挪威人,1038万

1-2.印度人,65万

1-3.波兰人,20万

1-4.华人,17万

1-5.波罗的海人,15万

1-6.萨米人,9万

1-7.法罗人,5万

1-8.其他(包括欧洲土耳其东南亚等),63万



2.冰岛王国(冰岛+格陵兰)——55万

1-1.冰岛人,35万

1-2.挪威人,13万

1-2.格陵兰原住民,5万

1-4.其他(包括欧洲土耳其印度东南亚等),3万



3.文兰王国(文兰+马克兰+爱维兰+黑卢兰)——1214万

2-1.欧洲裔(斯堪的纳维亚裔为主,附加英裔/爱尔兰裔/法裔/德裔等),929万

2-2.原住民(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105万

2-3.亚裔(东亚/南亚裔为主),97万

2-4.非洲裔(美国黑人为主),47万

2-5.拉美裔,36万



4.加勒比海,南美与南印度洋领地——86万

2-1.欧洲裔,36万(斯堪的纳维亚裔为主,附加英裔/法裔)

2-2.原住民,23万

2-3.亚裔(东亚/南亚裔为主),12万

2-4.拉美裔,9万

2-4.非洲裔,6万



5.南印度洋与南极领地——除科考人员外无常住居民



宗教:65%信仰基督教新教阿伦戴尔国家教会,无神论26%,其他宗教信仰8%。


附录6:政府与国会,行政区划


国会为两院制。

联邦院采取小选区制,各郡/直辖市/海外领地拥有两个席位,得票率最高的两名候选人成为联邦院议员,另有最高法院法官7名列席,由国王根据国民院提名在全国司法官员中任命。

国民院采取比例代表制,各郡/大区/直辖市/海外领地划分为一个选区,席位与人口挂钩。



第68届国会(2021年改选)

联邦院共67席:执政联盟——社会党25席,左翼党8席;在野党——保守党7席,自由党10席,人民党6席;无党派4席;最高法院法官7席。

国民院共355席:执政联盟——社会党150席,左翼党32席;在野党——保守党48席,自由党63席,人民党41席,正义党4席;其他小党/无党派17席。



政府各部:

1.财政部

2.外交部

3.内务部

4.国防部

5.能源部

6.司法部

7.工业部

8.商业部

9.农业部

10.渔业部

11.科技部

12.交通部

13.教育部

14.环境部

15.内政部

16.劳工部

17.文化部

18.信息部

19.卫生部

20.国土安全部

21.海外领地部

22.国家安全部



法院设置: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各郡/特别市/海外领地)、地方法院(各市)。



行政区划(2020版)



挪威王国行政区划:

斯塔万格直辖市(首都)
奥斯陆直辖市

阿德格尔郡(阿伦达尔)

罗加兰郡(郡治桑内斯)

西福尔与泰勒马克郡(郡治滕斯贝格)

内陆郡(郡治哈马尔)

维斯特兰郡(郡治卑尔根)

维肯郡(郡治滕斯贝格)

默勒-鲁姆斯达尔郡(郡治莫尔德)

特伦德拉格郡(郡治斯泰恩谢尔)

诺尔兰郡(博德)

特罗姆斯与芬马克郡(郡治特罗姆瑟)

以上计2直辖市10郡。

郡下属的行政机构为郡-市-镇/区

直辖市(斯塔万格)地位相当于郡,下辖若干区(地方自治体)。

海外领地(如维尔京)地位同郡,下辖若干市。



冰岛王国行政区划:

雷克雅未克市(冰岛首府)

梅尔兰大郡(阿克雷里)

斯瓦尔兰郡(科帕沃于尔)

艾德尔马克郡(凯夫拉维克)

斯卡格马克郡(阿克拉内斯)

以上计1直辖市4郡。



文兰王国行政区划:

爱维兰斯塔市(文兰首府)

格尔斯兰郡(新卡尔斯塔德)

诺德马克郡(新康斯堡)

洛伦茨兰郡(圣洛伦茨)

斯卡嫩兰郡(埃德斯达尔)

科尔斯马克郡(七岛港)

米德尔兰郡(桑德伦德)

维滕兰郡(苏尔斯堡)

马克兰郡(吕克达尔)

文兰郡(圣约翰)

黑卢兰自治区(曼格费斯克湾)

以上计1直辖市9郡1自治区。



加勒比联邦区行政区划:

维尔京大区(莱曼斯比)

卡宴大区(卡宴)

圣洛伦茨与马克斯大区(圣洛伦茨与马克斯)

以上计3大区。



南印度洋与南极领地(除科考人员外无常住居民):

凯尔盖朗群岛

新卑尔根岛

彼得一世岛

圣保罗岛

克鲁茨群岛

艾尔莎地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5:35:43 | 只看该作者
附录7:民事/军事勋章
民事勋章:

1.圣奥拉夫十字勋章

2.王冠勋章

3.金色番红花勋章

4.白狮勋章

5.国家英模勋章

6.蓝十字勋章

7.北极星勋章



军事勋章:

1.圣奥拉夫十字勋章

2.优异服务勋章

3.陆军/海军/空军十字勋章

4.杰出勇气勋章

5.骑士指挥官级宝剑勋章

6.指挥官级宝剑勋章

7.骑士级宝剑勋章

8.战士级宝剑勋章

9.独立自由勋章

10.紫色十字勋章(战伤勋章)

11.长期服役纪念勋章

附录8:阿伦戴尔王国国家银行发行克朗及形制(1997款)


**:

二千克朗——卡尔一世像/阿伦达尔市景——品红

一千克朗——西格丽德像/新康斯堡市景——翠绿

五百克朗——艾尔莎一世像/斯塔万格市景——淡绿

二百克朗——奥拉夫二世像/卑尔根市景——鹅黄

一百克朗——格拉斯霍门王宫/奥斯陆工业区——淡黄

五十克朗——1942年瓜岛海战中对日舰比叡齐射的战列舰设得兰/1943年航母豪斯兰机库中正在维护的J3M战斗机——淡紫

二十克朗——1929年在文兰近海航行的驱逐舰可靠/1991年沙漠**行动中的豹2A4坦克——淡蓝

十克朗——卑尔根峡湾风景/蒂里湖风景——淡红

五克朗——流经新康斯堡市郊的圣洛伦茨河(即英语中的圣劳伦斯河)/米德尔兰郡林场——象牙白





**:

十克朗——国徽——镍钢

五克朗——国旗——钢镀黄铜

一克朗——国旗——钢镀黄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13号避难所

GMT+8, 2024-4-25 01:21 , Processed in 0.066006 second(s), 13 queries .

快速评论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